國際發明節 港奪逾40獎新高
嶺大13項目全數獲獎 孫東:印證科研無限潛力
特區政府近年積極推動創新科技發展,並在多個全球性的發明界盛會勇奪殊榮,其中第11屆矽谷國際發明節上,香港代表團囊括超過40個獎項,涵蓋27面金牌及8個特別大獎,包括全場最高榮譽大獎、IFIA大獎及WIPO大獎,刷新歷屆最佳成績,其中嶺南大學成為香港獲得最多獎項及金獎的高等院校。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讚揚香港團隊表現卓越,再次印證香港在科研領域的雄厚實力和無限潛力,特區政府會持續投入資源,推動更多「香港發明」走向世界。
今年矽谷國際發明節上周五起於美國加州舉行,共展出來自約25個國家或地區的400多位發明家、逾215項發明。今次香港院校及各機構的獲獎項目十分多元化,涵蓋醫療保健、可持續發展、可再生能源、生物醫學、智能交通、環保科技、軟件遊戲、醫療設備等。
其中嶺大科創團隊首次參與並提交13個項目,涵蓋人工智能、智能製造等領域,結果全數獲得獎項,共8金5銀。該校協理副校長(策略型研究)鄺得互的「AI擊劍訓練與分析系統」,同時獲特別獎——國際發明聯盟協會IFIA獎。
該創新系統整合可穿戴感應器、超高速攝影機及多模態深度學習技術,能全面捕捉運動員在擊劍過程中各項動作細節數據,識別準確率高達96.56%。系統更收錄來自27名擊劍選手的928組動作序列,涵蓋3類擊劍動作及3種技術等級,除支援動作識別,更能透過技能等級標註實現運動員表現評估。
港大檢測技術獲最高殊榮
至於榮獲發明節中最高榮譽大獎及金獎的香港大學,其先進生物醫學儀器中心研發的新一代PCR技術,憑藉核酸多重檢測方法,在癌症及感染病篩檢領域取得研發突破,未來有望為社區帶來具成本效益和準確的檢測方案,惠及普羅大眾。香港城市大學則憑9個參展項目榮獲12個獎項,包括3個特別獎、7金2銀。
此外,香港教育大學亦橫掃4金3銀、香港浸會大學亦斬獲2金2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