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樹」的見證
戴庸
「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我第一次聽到這句話正是十年前,那時母親因病退休,弟弟還在上高中,父親要獨力支撐家庭重負,卻不慎傷了腰部。父親勸我放棄學業轉而參軍。可是我在知識上的追求才剛開始,又漸在學識當中找到了個人定位,決心做一位學者。父親千叮萬囑,讓我同時注重學業,因此壓力倍增,一時的低落中陷入困惑,迷茫自己的出路。那時我才二十歲。
我急於尋找出路,一方面勤於鍛煉,爭取參軍入伍的考核通過,另一方面我堅持看書與寫字,實現書法上的追求來達到更高的人生價值。那時家庭環境實在糟糕,父親每日的電話催促令我不寒而慄,一個圓滿的家庭幾乎在一夜間陷入絕境。我只得多做幾手準備,在這樣的環境下決心開始練字,種下一顆「樹」。
迷茫的我開始在網絡上看一些書法練習視頻,一開始看的是田蘊章的《每日一題每日一字》,後來看的是盧中南的《臨摹九成宮碑》。每日醒來即照着視頻寫字,苦練基本功。
我的學業完成得十分糟糕,多重壓力下幾乎喘不過氣來,最終也放棄了從軍。我不記得自己的字是什麼時候開始出現變化的,一開始是控筆,之後是線條,然後是結構。我不敢妄言自己的書法到了何種水平,畢竟一個半途出家的自學者最可能變為「江湖體」。即便如此,對比十年以前,如今輕鬆不少。望着一路走來的辛酸,快樂多了。
十年前種下的「樹」如今茁壯成長,就要發芽開花結果。十年時間飛逝,當下分秒必爭,再種下另一棵「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