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鎖店賣假貨 高仿喇叭亂真

  扮Marshall「水貨」平售 海關檢1300件拘4人

  高仿冒牌貨假扮「水貨」,以平價吸引巿民「落疊」。香港海關早前接獲舉報指出,市面一間連鎖集團售賣懷疑冒牌喇叭及無線耳機,版權及商標調查科關員經深入調查及在商標持有人協助下,前日(17日)突擊搜查涉案集團全港8間分店,以及一個位於九龍用作儲存倉庫的工廈單位,檢獲共1,300件懷疑偽冒Marshall的貨品,市值共約140萬元。行動中,海關拘捕4名男子,當中包括兩名公司董事及兩分店的負責人。

  4名被捕男子年齡介乎44至54歲,涉嫌違反《商品說明條例》,現獲准保釋候查,調查仍然繼續,不排除有更多人被捕。

  一般情況下不易辨真偽

  海關版權及商標調查科高級調查主任周凱文昨日表示,今次檢獲的懷疑冒牌物品售價介乎700元至3,200元,大約是正貨售價的四成至七成,相信有人向顧客銷售該類冒牌貨時,訛稱這些產品是外地輸入的平行進口貨,亦即俗稱「水貨」,並以低於正貨的價錢吸引顧客購買,企圖以假貨冒充水貨,蒙騙消費者 。

  今次檢獲的冒牌喇叭及無線耳機,均抄襲正貨的外觀設計及註冊商標,仿真度高,一般情況下不容易辨別真偽。

  籲巿民光顧信譽良好店舖

  市民若細心觀察下,仍會察覺冒牌貨與正貨有一些輕微分別,例如正貨包裝盒印刷精美,圖像相對清晰,色彩鮮明,喇叭正面亦有一個金色商標,但假貨的商標較為粗糙,其邊緣切割或表面處理與正貨不同。海關表示,正調查該批冒牌貨品來源地,以及商戶是否知情。

  海關表示,會繼續加強巡查及執法,嚴厲打擊各類型的冒牌物品活動。海關提醒消費者,應光顧信譽良好的店舖,如對產品真偽有懷疑,應先向有關商標持有人或其代理商查詢。商戶採購物品時亦應小心謹慎,售賣冒牌物品屬嚴重罪行,須負上刑責。

  根據《商品說明條例》,任何人銷售或為售賣用途而管有冒牌物品,即屬違法,一經定罪,最高可被判罰款50萬元及監禁5年,市民可致電海關24小時熱線182 8080,或透過舉報罪案專用電郵賬戶(crimereport@customs.gov.hk)舉報懷疑侵權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