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金融趨向

  羅文華 香港銀行學會考試審核委員會委員

  氣候變化既帶來新挑戰,亦為銀行創造新機遇。近年來全球綠色金融快速發展,這是由於氣候變化的不良後果逐漸顯現,各國為達至社會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投入大量資金。銀行作為資金鏈的中介機構,有必要促使業務朝綠色方向邁進,以及符合氣候變化的相關監管要求。

  全球金融未來發展的關鍵,在於如果所有國家要達至零碳排放的目標,需要巨大融資需求。《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8次締約方大會(COP28)主席賈比爾於2023年11月在迪拜舉行的會議上呼籲,全球主要開發銀行,「需要更進取,以數萬億元而不是數十億美元來解決氣候融資問題。」根據國際著名的顧問公司麥肯錫估計,由現在至2050年約需9.2萬億美元。

  香港金融發展局在2016年發表《發展香港成為區域綠色金融中心》報告,目的在幫助香港成為亞洲區內的綠色金融中心。金管局總裁余偉文在2023年12月舉行的一項氣候變化論壇表示,至2022年,香港發行和安排的綠色及可持續債券及貸款將達到約800億美元。金管局副總裁陳維民於今年2月在亞太區氣候業務論壇亦表示,為增加氣候融資,區域內不同界別的合作及共同努力起着重要作用。超過三分之一的亞洲綠色及可持續性債券發行在香港安排。去年共有200個ESG基金(合計1,600億美元)獲得批准,是5年前的10倍,可見綠色經濟和金融的發展勢頭迅猛。

  香港要成為區域可持續金融樞紐,關鍵在於人才與數據。這需要公私營、境內外的聯合行動,實現統一平台下人才、知識與資源的共享和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