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記倡內地醫護助營運河套醫院

  香港公立醫院服務已超負荷,醫護人手和床位不足,市民使用公營專科服務隨時要輪候幾年。為突破現有樽頸,民建聯昨舉行「為香港醫療尋出路」圓桌會議,邀請醫管局總行政經理(聯網運作)李立業及醫學界代表集思廣益。李立業介紹醫管局目前的工作時表示,吸納人才是緩解公營醫療壓力的不二法門,他強調兩地交流進展十分良好,內地援港小隊在疫情期間,發現兩地醫護的工作模式雖然有所不同,但相信在適當調整下,大灣區內地醫護亦可在港工作,未來會繼續進行兩地交流。

  李立業表示,計劃於今年第四季進一步拓展河套區「中央援港應急醫院」服務,除現時放射科電腦掃描及磁力共振服務外,亦計劃提供胃鏡、篩檢抗藥性細菌,及睡眠測試,以進一步善用河套醫院的容量,更會嘗試採用公私營合作模式,紓緩醫管局的壓力。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梁熙指出,現時內地按照國際標準並對接國家標準整合一套《醫院質量國際認證標準(2021版)》,有關標準已經成功取得國際醫療保健品質協會(ISQua)的國際認證。本年度香港亦有兩所公立醫院參與該認證,相信只要本地醫院與內地三甲醫院同時都通過該國際標準,意味着內地三甲醫院的質素等同於香港公立醫院,質量讓港人放心。

  內地招聘來港任職 擴跨境合作

  在河套區「中央援港應急醫院」運用方面,梁熙認為目前醫管局缺口仍十分大,醫生空缺達500位,護士達3,000名,最快的解決方法是從內地招聘,並善用河套區醫院,方便內地醫生來港任職。他建議,醫管局可以透過河套醫院引入內地醫護協助營運,並以港大深圳醫院為基礎,結合香港的管理元素,擴大跨境合作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