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加息周期料結束 大行籲轉投公用股


  港股乏力 收息之選

  市場焦點的美國7月通脹升至3.2%,略低於市場預期升3.3%。投資者憧憬美聯儲9月不加息。另外,雖然內地一如預期推出一籃子措施刺激經濟,惟市場反應似乎不大,港股近期反覆向下探底,由於資金轉炒美國加息周期結束,大行建議可考慮轉投穩健的公用股,並為收息之選。

  瑞銀中國內地及香港公用事業首席分析師廖啟華表示,看好香港本地傳統公用事業股,預期本地電力公司未來資本開支溫和、海外投資回報好轉,以及匯兌收益有望改善,料可帶動現金流增加,視乎各公司管理層決定,估計最快明年有望增加派息。

  廖啟華指出,香港電力公司今年年底會推出未來五年計劃,料未來五年資本開支比較溫和。簡單而言,資本開支帶動整體公司投資增長,亦能加強相關公司派息能力,有利電力公司業務發展。而派息能力增強是個比較大的考量。

  此外,電力公司亦有投資海外板塊,由於能源轉型需求,英國、澳洲政府已分別提高資本開支,疊加市場監管環境改善,有利提升海外投資回報率。

  匯兌現金收益可望增加

  匯兌方面,他表示,市場普遍預期美國加息周期基本上見頂,其他外幣如英鎊、澳元及加元未來一年表現改善,料可帶來匯兌上的現金收益。

  綜合來說,香港電力公司資本開支比較溫和,派息能力增加。海外監管及資本開支好轉,所以本地公用事業股具有較好的投資價值。

  另一方面,瑞銀同時看好燃氣股份,因內地上半年積極推動氣價改革,氣價上升,帶動毛利率修復;而近年城市燃氣公司轉型後,發展新業務,例如售賣燃氣爐具及燃氣保險等,也可帶來新的商業模式及增長亮點。

  對於近期新能源板塊表現相對遜色,估值下跌,廖啟華認為,現階段,無論是港股及A股都有便宜股份可供選擇;在美息處於較高水平情況下,投資者相對偏好低估值,現金流更高的公司。

  他認為,新能源板塊產能過剩問題仍需時解決,並觀望未來半年、光能與風電價格能否調升,如果價格向上,意味產能過剩問題會在短期內出現拐點;若未有這種情況發生,儘管股票再便宜,亦很難吸引資金買進股票。

  宜選股息6.5厘以上股份

  另外,花旗銀行研究部董事總經理、中國股票策略師劉顯達則認為,現時息口高企,將資金在銀行敘造定期存款,亦可取得不俗利息;除非傳統收息股具有增長故事,可帶動股價上升,否則不應該買息率低於6.5厘的收息股。

  花旗首選香港公用股是粵海投資(0270),劉顯達指,在眾多公用股中,粵海投資的息率最高,而且近期公司有一筆向港供水的入賬達46億元,較公司全年派息支出還要多,相信每股盈利增長將可持續。

  另外兩隻花旗評級為「買入」的公用股則為電能(0006)及長江基建(1038),主要看好公司今年或收購新業務,以及主要盈利來自英國,相信英鎊兌美元匯率升值將利好表現。

  至於港燈(2638)及中電(0002),花旗看法則較審慎,因煤氣站建設減少,導致兩間公司利潤管制協議(SOC)下資本開支較過去低,加上現價股息率不吸引,故予兩隻股份評級均為「沽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