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商轉型 掙扎求存

■masklab中環分店首創自由選擇口罩款式的銷售模式。
■masklab中環分店首創自由選擇口罩款式的銷售模式。

■SOSo Mask將會繼續生產口罩,直到疫情完全過去。      資料圖片
■SOSo Mask將會繼續生產口罩,直到疫情完全過去。 資料圖片

■Good Mask在屯門華都商場分店正在大清貨中。
■Good Mask在屯門華都商場分店正在大清貨中。

■愛的家除了口罩外,正增加銷售其他貨品。
■愛的家除了口罩外,正增加銷售其他貨品。


  疫後出現骨牌式結業 僅數家留守

  自今年3月1日開始,特區政府取消口罩令至今已5個月,本港各大口罩生產商旗下的口罩零售店出現骨牌式結業,當中仍繼續經營、知名度較高的幾家口罩商表示今年年內僅會保留小部分店舖繼續售賣口罩,以及轉型其他行業作多線發展等,但同時也不違言最終可能完全退出市場。

  圖/文 : 康志強

  在過去3年疫情期間,口罩成為市民日常生活必需品,令到本地口罩生產商多達200間,旗下零售專門店數目過百間。當中更為誇張的是不少口罩零售店紛紛搶駐旺角、尖沙咀、中環、銅鑼灣等傳統購物旺區街舖。

  masklab月盈利達八位數

  例如口罩生產商masklab,曾進駐中環國際金融中心ifc mall和月租20萬元承租中環皇后大道中華人行地下舖位,而該店的口罩專門店全部都開在各區一線舖位。不過,3年後的今日,masklab網站顯示,僅餘尖沙咀彌敦道分店和旺角豉油街分店。而masklab是全港第一家有任選口罩款式的實體零售店舖。在疫情爆發期間,每天生產約20萬個口罩,月盈利高達八位數字。

  愛的家辦本地遊旅行團

  面對口罩需求急轉直下,Family Mask(愛的家)發言人崔定邦對本報記者表示,該店今年仍會保留小量分店,並且增加出售其他貨品數量。他誠言現時每月口罩的產量已降至十分之低,不值一提。不過,他形容,經歷3年疫情,愛的家這個品牌在市場上有一定知名度,目前公司正構思如何加強構建這個品牌。至於愛的家旗下的口罩專門店,崔定邦表示,由於部分店在年底或至明年初才租約期滿,故會維持一段時間。

  他並稱,由於愛的家的股東有來自旅遊業的背景,近期公司回歸旅遊業。據悉,愛的家近期就舉辦了七一回歸本地遊。為慶祝香港七一回歸26周年,愛的家特別在7·30舉辦親子本地遊旅行團,結果七一報名當日大概兩小時,已經超過200人報名,即時滿額,其後特別加推100人名額。

  Good Mask轉型Good Easy

  Good Mask曾經在全港設有27間口罩專門店,但自口罩令解除後,各區分店正逐步減少,每日口罩產量由昔日巔峰時期日產千萬個,急跌至現時日產只餘10萬個。該公司行政總裁李秉峰坦言,「可能港九新界各留一間『實體店』,做到大家不戴口罩為止。」

  李秉峰透露,未來將以「Good字頭」命名,轉戰地產代理、旅行社、冷藏食品和便利店等行業。目前他已開辦凍肉舖Good Meal、便利店Good Easy、未來更會開辦樓盤配對平台和旅行社等,同樣會以Good字開頭。多邊發展令公司資源分散投資。

  SOSo Mask兼營大閘蟹零售

  另一家本地口罩品牌SOSo Mask負責人鄭承隆表示,最高峰時期公司有6條生產線、約120位員工,目前人手已縮減為18人,生產線維持4條,「SOSo Mask會繼續生產口罩,不會結業。因為我們是在疫情當中第一間購入生產線的機構,當中困難依然歷歷在目,我們無法預計未來香港人什麼時候需要口罩,因此將維持生產作不時之需,以免未來措手不及。」

  另外,該店旗下SOSo SHOP領有「介貝類水產動物(大閘蟹)售賣許可證」,會在大閘蟹季節銷售和批發大閘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