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大頭龜 咪做縮頭龜

非法濫捕嚴重 三年內恐滅絕
5月23日為「世界烏龜日」(World Turtle Day),由美國龜救援組織(American Tortoise Rescue)於2000年所發起,旨在提高大家對龜鱉類的保育意識,及關注棲地破壞問題,並消除大眾對龜鱉類的錯誤觀念。另外,最近有報道指,由於遭到野外非法捉龜的關係,在香港存活着全球最健康族群的極度瀕危的「大頭龜」,數量大減逾八成,憂最快三年內在香港野外滅絕。加上香港野生龜數量斷崖式下降,估計較五年前大減約70%。究竟龜類在香港有什麼品種?生活在什麼地方?希望透過以下的介紹,讓大家了解一下,從而進一步保護生物多樣性和保護環境的重要。
大頭龜原生於中國(包括香港)、老撾、緬甸、泰國和越南。正如其名,大頭龜有別於其他龜類的最大特徵就是頭特別大,故牠們的頭部並不能藏於殼內,不是「縮頭烏龜」,而且生性兇悍!由於身體扁平及擁有如鷹一般的嘴,所以又叫「平胸龜」及「鷹嘴龜」。大頭龜能夠用強而有力的喙部很好地保護自己。
大頭龜居住在高地山澗,擁有發達的爪,能夠靈活地在湍急的溪流中攀爬。牠們啡色扁平的身軀和山澗中的石頭異常相似,加上夜行性,使牠們不易讓獵食者發現。但牠們並不是從小就擁有這良好的保護色。年幼的大頭龜腹甲是鮮艷的橙紅色,中間有明顯的黑色斑紋,而眼睛後方則有顯著的金黃色和黑色眼線。長大後,這些顏色便會慢慢淡去。
科學家一開始以為大頭龜屬肉食性,但後來發現牠們除了捕食昆蟲、魚類、軟體類和甲殼類動物外,也會進食潤楠屬的果實,屬雜食性。龜類一般需要較長時間成長,大頭龜也不例外,牠們大概需要八至十三年才能夠長大成熟至可以繁衍下一代。
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大頭龜屬極危。雖然《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已阻止大頭龜作食物和寵物貿易,但全球性非法捕獵和販運,對此物種在原生地範圍造成重大影響。在寵物市場,一些稀有品種的野生龜價值可高達數萬港元,成為部分人的炫富工具。亦有商人用作配種,使牠們變成搖錢樹。在香港,捕獵亦是牠們面對的主要威脅,並且很少山地溪流對其而言安全。縱然這物種面臨着全球性的威脅,但對這獨特物種認識依然有限。在中國的雲南、湖南、海南已列入保護動物,也是廣東省重點保護陸生野生動物名錄中的物種。
作為一般民眾也可由小事做起幫助保護龜鱉:一:絕對不要從寵物店買野生龜鱉,因為那助長對野生族群的傷害;二:不要到戶外把野生龜鱉抓走,除非牠生病或受傷;三:若看到龜鱉要過馬路,請把牠拿起並往牠原來要前進的方向釋放牠,以免牠又再過一次馬路。四:對龜鱉保育的關切與重視。 五:不要在龜鱉經常出沒的海域進行海上遊憩活動,因為那會傷害龜鱉。六:舉報任何非法的龜鱉販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