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工遭剝削 調查最艱難


  常被院舍利誘和解 一旦離境無法搜證

  本報連日揭露內地護工來港工作遭遇的不公後,據悉勞工處日前已對涉事院舍展開調查。立法會議員陸頌雄指出,輸入外勞制度有三大漏洞:中介無王管、舉報及調查難,以及缺乏對外勞支援。其中,不法中介及院舍常利用護工人在異鄉的膽怯心理,通過償還欠薪了事,加上外勞逗留條件規定,她們離職兩周內必須離港,一旦離境勞工處及社署的搜證工作陷入困境。陸頌雄促請政府酌情延長她們的逗留期,以及協助她們在港轉工,將不法之徒繩之以法。

  專題組

  本報報道刊登後,引起巨大回響,據悉勞工處日前已到涉事院舍進行調查,並單獨與內地護工訪談,初步了解始末。過往處理不少同類求助的陸頌雄直言,調查才是最艱巨環節。內地護工被扣薪的情況很難被揭發,因為多數外勞住在僱主安排的宿舍,擔心「爆大鑊」會令人身安全受威脅,甚少舉報。勞工處雖然偶然到院舍巡查,甚至單獨約見外勞,但院舍早已知曉哪些外勞被約見,護工怕被秋後算賬也不會說實話,一般只在約滿前才投訴。

  像雅姐及雯姐挺身指控的個案少之又少,然而整個外勞制度有太多空子讓院舍鑽。首先,入境處規定,外勞合約如中途終止,外勞最多可在香港逗留多兩星期,而根據勞工處文件《輸入勞工須知》,若外勞因投訴僱主剝削而在無過失的情況下遭解僱,並不涉及違反輸入勞工須遵守的法例及僱傭條件。勞工處可考慮協助外勞找尋其他工作,否則一般不准她們在港轉工。

  整個制度令外勞處於弱勢,陸頌雄指出,有部分院舍會乘機提出償還欠薪作為「掩口費」,利誘護工和解,而和解變相否定了剝削指控,加上隨着護工離港,勞工處和社署失去重要證人,調查更難。

  加強突擊巡查 設匿名舉報

  陸頌雄呼籲勞工處徹查涉事院舍其他內地護工有否被剝削,進一步調查全港院舍類似情況,以及檢視入境逗留條件,為有勞資糾紛的外勞提供支援。同時,他認為勞工處必須加強突擊巡查工作,並要設立匿名舉報機制。他建議勞工處主動聯絡合約期將屆滿的外勞查問工作情況,把根深蒂固的壓榨文化撥亂反正。

  本報昨就事件向勞工處查詢,發言人表示,處方已即時跟進事件,調查仍繼續。發言人強調,高度重視保障「補充勞工計劃」下輸入勞工(包括輸入護理員)的僱傭權益。如發現輸入勞工的僱傭權益和福利受到剝削,會立即作出跟進調查。

  社署表示,牌照處獲悉涉事安老院涉嫌違反《安老院實務守則》的報道後,已派員到院舍展開調查,如證實有任何違規的情況,必會嚴肅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