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糖葫蘆 埋藏老北京人記憶

一串串紅彤彤的糖葫蘆,似數九寒天裏燃起的一簇烈火,那蜜一樣甜的外殼,既是人們對甜美日子的期盼,亦是那份冬日裏忘不掉的孩童回憶。對於老北京人來說,追溯埋藏心底的記憶,或許就是一串糖葫蘆。有人說,每個北京人的童年都是山楂味兒的,就連出門探親時,老北京人也會拎上幾斤袋裝的糖葫蘆。正如梁實秋所言,「夏天喝酸梅湯,冬天吃糖葫蘆,在北平是不分階級人人都能享受的事。」
記者 朱燁
並非所有糖葫蘆都被稱為「冰糖葫蘆」。根據梁實秋的記載,北平糖葫蘆分三種。一種用麥芽糖,北平話是「糖稀」做大串山裏紅的糖葫蘆,可長達五呎多,這種大糖葫蘆新年廠甸賣得最多。另一種用白糖黏上去,冷了之後白汪汪的一層霜別有風味。第三種,正宗的冰糖葫蘆,薄薄一層糖,透明雪亮。材料種類甚多,諸如海棠、山藥、山藥豆、杏乾、葡萄、橘子、荸薺、核桃,但是以山裏紅為正宗。山裏紅,即山楂,北地盛產,味酸,裹糖則極可口。
據說,南宋宋光宗皇帝的愛妃生病,難以下嚥,御醫束手無策,於是張榜求醫。民間一位老者揭榜進宮,稱只需每日吃飯前吃幾顆冰糖熬過的山楂,不出半月便可痊癒,後來果真治好了。皇上龍顏大悅,大大獎賞這位民間醫師,這個消息也傳到了民間引起老百姓紛紛效仿,後來才有了將冰糖熬好的山楂串起來。
其實,北京冬奧會爆紅的吉祥物冰墩墩,其設計靈感就來自於冰糖葫蘆。近年來,冰糖葫蘆更是火到了海外,根據《2021年中國城市海外短視頻平台影響力榜單》數據顯示,冰糖葫蘆相關視頻播放量最高,超過7.8億次,不少外國網友學做冰糖葫蘆,秉着「萬物皆可糖葫蘆」思路,不少掌握了熬糖技術的老外們也開始嘗試冰糖香蕉、西瓜、火龍果,甚至雞塊……冰糖葫蘆不經意間搖身一變,成了「文化輸出大使」,頗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