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瓜得瓜 種豆得豆
王煒東 大埔舊墟公立學校(寶湖道)訓輔主任
考試結束,試卷也批改完成,又到派卷的時候。派卷不單純是工作程序,不止是向學生公布分數。因為每一個數字背後都有一個學習歷程,是生命的軌跡。每次派卷,筆者都會思索分數對學生的啟示,腦袋裝着激勵人心的講稿,抱着試卷進入課室,為學生上一節成長課。
分數最令人討厭,教人撇去一切集中評價學生的學業。縱然成績表上有操行描述,但最搶眼球的始終是考卷成績,孩子的其他面向則易被忽視。
有些學生熱愛打球,習得一身好身手又捱得苦;有些則是別人溫習自己花時間聊天,口語能力比同齡發展得快。看着他們成績表中不是特別高的分數,請不要忘掉他們的長處。成績表不是孩子的全部,因為一個人在學業成績以外,還有很多不同的面向。學生把能力分配在不同範疇的比例不同,因此不同範疇的能力就各有差異。
有人放學愛做手工、做飯、運動,他們這些方面的技能自然可能會超越同齡;有些學生放學後參加補習班、操卷班、口語班,學業操練就比一般同學多,考試分數自然可能會高些。世界很公平,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不公平的是成績表上沒有顯示所有瓜果。成長生活需要平衡,絕不能只為了成績表所列的瓜果而整天溫習。筆者也曾見過不懂束衣,書桌凌亂,人際溝通處處碰釘的學霸。學業成績只是孩子成長路中其中一個元素,可是不知何時開始,我們被學業成績搶去眼球。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無論瓜豆,都是可貴的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