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子布「棋」局 文創下先手
衍生潮品熱賣 傳承製作技藝
「永子車掛墜迎着陽光,通體碧綠,令人心曠神怡。」在雲南省保山市隆陽區的「永子文化園」,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李國偉向一眾遊客介紹新開發的文創產品。近年來,基於永子原料、永子製作技藝衍生而出的系列文創產品風靡市場,由於其原料珍貴、技藝精湛、寓意美好、價格親民而深受年輕一族喜愛。「永子」衍生潮品的研發與熱賣,也令永子製作技藝的傳承,有了更廣闊的空間。
文、圖:記者 丁樹勇 雲南保山報道
雲南保山古稱永昌,沉澱了兩千年的永昌文化,孕育出國之瑰寶「永子」,因質堅色潤、細膩如玉、觸子心舒、冬暖夏涼、神韻雋永,而成古往今來舉世公認的棋中聖品,歷來深受達官貴人與文人雅士所追捧,為上乘貢品。
產品吸引 價格親民
在保山青龍街的永子傳習館,永子系列文創潮品琳琅滿目。店長楊靜眉飛色舞地對訪客講解:「永子象徵永久,黑白寓意陰陽互補。並且永子掛墜掛於胸前,還有同心同德的意境。」或許是受到楊靜啟發,遊客王女士與張先生不約而同欣然挑選了永子掛件,王女士要送給女兒和女婿,祝福他們「從青絲到白頭!」而張先生則要送給兒子,希望他「清白做人」。此外,永子系列文創產品吸引喜愛者,還在於價格親民,例如一顆永子的成本在50至100元(人民幣,下同)之間,一套永子圍棋價格高達數千元至數萬元;然而一對掛墜僅取黑白永子各一顆,打孔附以繩飾,再加入南紅瑪瑙配珠,應用場景豐富,取材不多卻同樣珍貴,喜愛者購買幾無壓力。
點丹絕技 匠人妙手
永子製作過程中的人工點丹絕技則由李國偉的先祖李德章發明,他研製之初,始終找不到永子成型的方法。一天,李德章走到龍泉池邊苦思冥想,恰好此時天空飄下雨滴,水面濺起陣陣漣漪。他不顧雨水淋濕衣襟,跑至池邊蹲下,捧起水並讓其一滴滴地落在石板上,由這一自然現象啟發找到人工點丹的方法。如今,傳統人工點丹的絕技被新一代匠人傳承了下來,他們往往將一根鐵棒伸入火爐,蘸取熔煉後的原料,滴在長條形的鐵盤上,每一滴就是一顆棋子。人工點丹不借助任何模具,卻必須保證形狀、大小、厚薄、硬度、色澤都符合要求,完全依靠匠人的經驗和手感,通常需要經過五六年的歷練,方能掌握。
多元開發 傳播更廣
李國偉認為,由永子衍生的「潮品」原料與製作技藝並未因呈現形態多樣而有所改變;相反,文創產品的不斷推出與市場反應,令永子生產量大增,有更深厚的條件去培養新一代匠人。目前,李國偉所收徒弟已有兩人躋身市級非遺傳承人。李國偉所在公司董事長陶曉昌表示,公司已開發10個系列60餘款永子文創產品,註冊了31類別商標,獲得19項專利,年產值達1億多元。陶曉昌說:「多元化開發新產品,也令永子這個非物質文化遺產有了更多載體,傳播範圍更廣,利於讓更多人了解認識永子,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同時,公司也積極推廣,今年保山駐軍的退役士兵每人都收到了一對永子掛墜作為退役紀念品,第二故鄉的永子文化,將隨着他們傳播到天南地北。
融多領域 保護體系
古稱永昌的保山,2020年被中國圍棋協會授予「全國圍棋之鄉」。走進保山市政府所在地隆陽區,圍棋氛圍濃厚,永子文化深入人心。作為非遺永子圍棋製作技藝項目實施保護性生產的主體單位,保山市永子文化產業有限公司與政府相關部門合力,建設了永子非遺傳承基地、永子棋院、永子傳承館、永子弈苑、永子小鎮等平台及項目,形成傳承及發展格局,與集非遺、文化、體育、旅遊等多領域融合的保護體系。遊覽永子文化園,即便是對圍棋一竅不通、對永子並無了解的訪客,也會為圍棋文化的源遠流長而深深折服,對永子製作絕技讚嘆不已。公司正聯合中國圍棋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如果申報成功,作為中國走向世界的文化體育品牌和名片之一,對傳承中華文化將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