纖體解饞有營 中式輕食走俏
破局減脂沙律單一口味 花樣烹飪拯救「吃草人」味蕾
現今,人們的健康飲食意識越來越強,為了減脂瘦身,輕食成為內地一眾年輕人的新寵。不過,生冷的蔬菜、單一的味道……控制熱量的同時,似乎享受不到美味,輕食往往被貼上「不好吃」「性價比低」的標籤。記者近來發現,內地的輕食賽道上出現了新面孔,以蒸燉、涼拌為主要烹飪方式的中式輕食走俏,許多商超、外賣店紛紛上架創新菜品,「醬滷」「川味雞絲」等名稱也極具中餐特點。
綜合現代快報+、新快報報道 圖片來自網絡
據中國烹飪協會發布的《輕食營養配餐設計指南》規定,輕食是以單例或套餐形式提供給消費者的控制總能量的配餐食品,應遵循品種多樣、合理配搭的原則。對於輕食,部分人的認知往往局限於輕食就是沙律或者是沒有肉,實際上,適量攝入易消化的動物或植物蛋白,小量攝入植物油或動物油,都屬於輕食範疇。
外賣助推發展 品類愈發齊全
記者日前走訪南京多家商超,在一家生鮮超市的一個冷櫃中看到了沙律,裏面有苦菜、玉米、生菜等;在另一冷櫃中,則有一個區域專門擺放了中式輕食產品:椒麻牛肉大拌菜、海鮮老虎菜、豆腐皮火腿沙律、醬滷牛肉沙律……這些產品外包裝都被貼上「中式沙律」的標籤。
閱讀配料表得知,其中式風味主要體現在調拌的滷汁上,辣椒油、醬油等中國人餐桌上常見的調味品,被用在其中。這些產品售價均在20元(人民幣,下同)左右。據了解,該系列產品上架以來,銷量曾在3個月間翻了4倍。有市民表示,這就類似於大拌菜,只要把好熱量關,中餐也有成為減脂餐的潛力。
近年來,外賣的流行也加速了中式輕食的發展。如資深輕食品牌沙野輕食、大開沙界等,已將外賣變成了主營業務,好色派沙拉早在2016年就將線上零售外賣雲打造成主銷售渠道,來自線上的訂單達到70%左右。相比線下,外賣平台推出的中式輕食種類、口味更豐富,烹飪方式也更多。記者於平台搜索「中式輕食」發現了一家月銷過千的新店舖,其烹飪方式已不再局限於涼拌和水煮。銷量最高的是「藤椒雞腿套餐」,其中有雞肉、花菜、萵筍、海帶結等配菜,商家表示菜裏沒有放油,是直接用沙律汁翻炒的,以達到控卡的目的。
美味值得一試 選購注意配搭
輕食概念有多火?近日,有媒體就輕食消費趨勢面向1,000多名消費者做了市場調研。數據顯示,有近五成受訪者「一周多次」購買輕食,這部分消費者已經養成了高頻消費輕食類商品的習慣。願意嘗試中式輕食的受訪者更是高達96.07%。
從整個消費大趨勢看,輕食市場的未來前景也不容小覷。根據美團《輕食消費大數據報告》估算,2022年國內輕食市場規模能突破1,000億元,5年內逐步佔到餐飲總收入的10%左右。
科普作家、生物與食品工程博士雲無心告訴記者,近幾年輕食很火,但是與之相關的爭議也很多。「之前的輕食,基本上就是西式沙律套上的一個『馬甲』,各種蔬菜、水果,雞胸肉、魚肉等,食材很健康,分量很小。而現實是,吃這種輕食實在很難堅持吃下去,於是很多人加入大量的沙律醬,結果油、鹽、糖含量上升。而有的人,則是在輕食之外,再去吃奶茶甜點等零食。」
他表示,輕食不是指某種特定的食材,它的核心在於便捷、滿足營養需求、減少熱量攝入,並且能讓消費者長期堅持吃下去。而有些商家製作的輕食,滿足不了這些要素,所以大部分輕食是「叫好不叫座」的。「中式輕食概念的出現,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比如我最近在生鮮超市買到了中式沙律,營養組成很全面。傳統中式風味,在口味上比『吃草式輕食』要誘人多了。」雲無心提到,除了冷食沙律,還有可以熱食的半成品「燜菜」,可以算是預製菜與輕食的「跨界混搭」,值得嘗試。
南醫大二附院主管營養師梁婷婷也表示,中餐的烹飪方法會讓菜品口味、口感更豐富,如果配搭好營養結構,是可以做出比較不錯的輕食的,「年輕人選擇輕食居多,大家在選購時要注意,要有優質蛋白,盡量以魚蝦為主,還要有新鮮蔬菜,主食上粗細糧配搭。加工類食品、熏製類食品少吃。」中餐的烹飪方式包括蒸、燜、煮、拌、燉,商家在烹飪方式上要適當篩選,比如清炒蝦仁,用熱鍋快炒的方式營養素損失是比較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