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突甩骹 硬推損關節



或至肩膝黏連僵硬 唔郁都隱隱作痛
運動常有碰撞導致肩膊甩骹的情況發生,不過,好多時運動員會在甩骹後自行推回去便繼續作賽。有物理治療師提醒,盲目「啪」回去只會令關節軟組織盂唇受損,如發生不止一次更會演變為慣性脫位,嚴重更有可能引致肩膀關節加快勞損,不動時也隱隱作痛。建議盡快求醫鞏固脫位的關節,避免傷患惡化。
甩骹,又稱脫臼,指關節離開正常位置。物理治療師鍾惠文指, 臨床上,最常發生的位置在膊頭、膝蓋。甩骹大部分情況都是由受傷引致,例如膊頭,這是由於膊頭活動幅度大,關節較淺,但相對就比較不穩定,如遇上猛力撞擊,最容易就會甩脫。亦有人因為先天柔韌性比較高,關節一般會較鬆而有慣性甩骹情況,嚴重的話或打個噴嚏用力過度都會甩骹。
絕大部分的成人在膊頭甩骹時會聽到「喀」一聲,膊頭大多有機會向前移位。患者會感到嚴重疼痛,甚至出現短暫麻痹、手部無力、活動不良等症狀;而膝蓋甩骹,有機會見到整個菠蘿蓋向外走位,患者同樣會感非常痛楚,整個關節會完全郁唔到。不過,小朋友的甩骹與大人不同,而且亦不常見,因為幼童的生長板(Growth Plate)比肌肉或肌腱弱,就算受傷都會是骨折。反而在青少年時期更常見。
手術修補破損組織治慣性甩骹
假若自己或身邊有人肩膀甩骹,鍾惠文不建議患者自行將脫骹托回去,因為有可能在復位過程用力不當而令傷患變得更嚴重,有機會傷及血管、神經線等重要組織,或令關節軟組織盂唇磨損,引致潛在併發症,誘發復發性肩關節脫位。最佳急救方法是盡快鞏固脫位的關節,避免傷患惡化並盡早求醫。如果甩手骹的話,可用三角巾去固定。如膝蓋甩骹,就要借用輪椅、或借用擔架床運送傷者。
值得注意是,甩骹後發生反覆性的脫臼的機率是很高的。有需要考慮用手術方法,去將一些撕裂了的軟組織重新固定。例如肩膊方面,常見有上頸肩受損,醫生會使用微創的方法,去修補破損的組織。而膝蓋方面,比較常見的軟組織側為內側膝蓋韌帶,(MPFL Medial Patellofemoral Ligament),如果患者膝蓋重覆甩骹兩次或者以上,就好大機會需要考慮重建MPFL。
手術以外,考慮用物理治療方法去鍛煉回肌肉力量,固定關節以外,患者需要可進行定期物理治療,以展開康復之路。初期的運動主要是等長收縮(Isometric Contraction),或稱「靜力肌力訓練」:肌肉收縮時長度保持不變,也沒有產生動作。 之後,可進階到活動訓練(Mobilization Exercises),主要改善關節的幅度。最後,可進行肌力訓練(Strengthening Exercises),強化肌肉力量,預防再度甩骹。
無論是肩膊或膝蓋脫骹,傷者一般需要休息約六個星期。肩膊方面首一兩個星期,可借助手掛作保護,之後逐步物理治療,先作一些消腫、止痛的電療,之後循序漸進,進行一些活動幅度,或者肌肉力量的訓練。視乎受傷程度,傷者一般可在6個星期左右,回復正常活動;10至12個星期後已可逐步恢復運動。而膝蓋方面,醫療人員多會使用腳托去固定膝關節, 一般6個星期膝蓋受傷的軟組織都會復原!之後,患者可以進行一系列的物理治療來鍛煉活動幅度給肌肉力量,約3個月可以重新投入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