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疹來襲 身心受壓

■濕疹發作,痕癢難當。
■濕疹發作,痕癢難當。

■經常使用潤膚膏可減少皮膚乾燥演變成濕疹的機會。
■經常使用潤膚膏可減少皮膚乾燥演變成濕疹的機會。

■做運動有助改善濕疹。
■做運動有助改善濕疹。

  致敏原入侵身體 宜皮膚保濕常護理

  踏入10月,天氣開始轉換,異位性皮膚炎(濕疹)患者都要承受皮膚乾燥、極度痕癢等困擾,然而濕疹是香港常見的皮膚病,每5人便有1人在不同時期患有濕疹,正正因為普遍,很多人會以為沒什麼大不了,吃藥塗藥膏就會好。但事實上,濕疹最嚴重時,不單影響日常生活、工作和社交,而時常反覆發病更會令患者的壓力及負面情緒大增,甚至可能產生自殺傾向。早前,有機構舉辦記者會,找來濕疹患者分享經歷,並且請來醫生為大家提供專業建議。

  濕疹患者翟先生在記者會上分享患病歷程。27歲的他在地盤工作,約3年前因工受傷的傷口引發了濕疹,由最初右手二頭肌的幾點紅疹慢慢擴散;從手臂蔓延至整隻手臂再到腳部以至下體,最嚴重時七成皮膚都有傷口,大範圍的爛肉,又出水又傳出臭味,而且從早到晚都十分痕癢。情況持續大半年,並不斷反覆。感到極度困擾的翟先生,永遠不會忘記病發時的煎熬。

  「要返工都要硬着頭皮出門,搭小巴、港鐵,冬天穿長袖衫褲仍會露出手和頭臉,這些部位都有傷口,我又常抓癢,其他人看到大多退開迴避。」這些人眼光中有嫌棄、有同情、有嘲諷,令翟先生很難受,夏天時他用舒膚帶包住手腳外出,曾經聽到路人在他身後說:「包到木乃伊般還出街。」外人歧視,家人雖表示關心卻不得其法,令翟先生心情更差,甚至曾萌生自殺念頭。「曾有衝動跳出窗,一了百了,幸好窗口細小攀不出,否則今天你見不到我了。」

  皮膚及性病科專科醫生陳俊彥指,皮膚是人體的天然屏障,一旦不能正常運作,致敏原和細菌就有機會入侵身體,令免疫系統產生過敏反應,導致濕疹。醫生會按濕疹患者病情採用不同治療方案,若屬輕度濕疹,會着重皮膚保濕護理,採用外用治療藥膏包括潤膚膏、非類固醇或類固醇藥膏等;若療效不顯著或病情已踏入中期至嚴重,醫生便會考慮使用口服類固醇、口服免疫抑制劑、口服JAK抑制劑、生物製劑、濕包療法、紫外光燈治療等。如皮膚表面已經有細菌感染,有需要使用口服抗生素作緊急治療。

  隨醫療科技進步,愈來愈多新型藥物出現,好像新式的針劑濕疹生物製劑或口服抑制劑等,令治療效果取得突破,尤其是對用傳統藥物未能改善病情的中度至嚴重患者帶來治療新希望。濕疹治療方法很多,專科醫生在臨床上會根據發病原因、發病部位、發病時間、主要症狀等來決定治療方案,在選藥的時候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選擇,避免胡亂用藥導致更嚴重的不良反應。

  對於個案中的翟先生在濕疹煎熬下有過輕生的念頭,兒童免疫、過敏及傳染病科專科醫生何學工建議,濕疹患者應保持平常心,不要過度聚焦皮膚問題,可多與「同路人」聯繫分享,互相支持,另外多做適量運動強健體魄兼減壓,休息充足避免熬夜;加上家人多體諒、多鼓勵,適時提出實用建議,均有助患者平靜心情,改善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