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裝螺絲甩漏 鋼索鬆脫墜屏
小組紅館開會實地調查 康文署場地停用懸吊機械裝置
負責調查MIRROR演唱會巨型屏幕下墜釀成嚴重意外的跨部門專責小組,昨午在紅館舉行首次會議,期間小組成員到肇事現場實地調查。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指,調查方向包括人為疏忽及機件問題,政府已知悉負責的註冊結構工程師身份,期望一兩周內有初步結果。有消息指,肇事屏幕其中一組固定鋼索的裝置「消失」,懷疑是安裝不當,裝置半空中鬆脫令屏幕下墜。另康文署昨宣布轄下所有表演場地,今天起暫停使用懸吊高空擺動等機械裝置。
康文署昨發稿交代昨日小組開會情況,小組由康文署助理署長李子俊領導,成員包括勞工處、機電工程署和康文署的代表,以及小組邀請的香港工程師學會代表司徒家成。此外,警務處的代表亦到場就搜證給予意見。工作小組亦聘請專家林超雄博士協助研究發生意外原因。開會前,小組成員到紅館視察意外現場,仔細研究事故成因。
在調查報告完成前,康文署會重新審視轄下表演場地的安全,今起實施短期措施,包括要求租用人重新檢視舞台設計和加設的機械裝置,每日須由該署同意的合資格人士檢查機械裝置,及暫停使用懸吊於高空用作擺動、旋轉或乘載人員的機械裝置。楊潤雄昨於電台節目指,各部門已按所屬法例展開調查,強調調查需根據事實及科學,完成後再決定責任誰屬。
其中一組裝置消失
有消息指,出事的屏幕其中一組固定鋼索的裝置消失。消息人士根據當晚相片及影片指,涉事屏幕的電線事後仍吊在半空,屏幕其中一邊見到銀色鋼索,並連接屏幕後面金屬框;但屏幕另一邊,鋼索消失了。
註冊結構工程師倪學仁估計,扣起鋼索與屏幕的裝置可能鬆脫,「有幾個可能性,第一可能是下方螺絲帽鬆脫,於是令吊環螺絲與鋼架分離;(鐵框)洞口會否開大了,令螺絲扯掉了,在受力情況下會否鬆脫。」
參與調查的司徒家成表示,昨日會議主要討論未來工作部署,並關注懸掛巨型屏幕的鋼索是否新的鋼索,物料是否全部重用,及測試時有否留意到問題等。他指政府已聘請物料專家,通過化驗不同零件查找原因,以鋼索為例:「例如我們戴頸鍊加鍊嘴,你如果在左邊將扣脫掉,它不會這樣跌;是會繞着頸部跌下,這是阻慢了電視屏跌下其中一個因素。」他預計調查最少要七八星期完成,不過兩星期內可調查到初步成因。
香港舞台藝術從業員工會內務副主席陳頴業昨接受電台訪問時指,除掛上涉事大型屏幕的承辦商要負責外,主辦單位及演唱會監製亦有責任,因他們在首場演唱會當天早上才進行總綵排,未有足夠時間處理舞台機械及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