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行執笠點算好?

  面對日益嚴峻的搶客戰,據港交所資料顯示,今年至少有14間中小證券行提出自願停止營業。於11月18日,已故商人李東海創辦的老牌華資證券行東泰證券發出公告,決定於2022年5月結束證券業務,並將資源投放於投資及資產管理等業務。年初至今,已有14宗個案提出自願停止營業。

  港股期貨 50萬保障

  不少投資者都擔心新券商的信用不及傳統證券行,一旦突然倒閉,生怕血本無歸。其實即使券商倒閉、違責,《證券及期貨條例》設有投資者賠償基金機制,當持牌中介人或認可財務機構因為違責事項而導致投資者金錢損失,投資者賠償有限公司會從賠償基金中支付予投資者獲准申索的賠償,但只限香港交易所買賣產品和滬深港通北向通傳遞買賣指示的證券損失。

  證監會從2020年1月1日起,將單項違責而可以得到的賠償總額由15萬元提高至50萬元;每名申索人就香港期貨交易所的期貨買賣,可以獲得的最高賠償上限亦由15萬元提高至50萬元。投資者在開戶時應了解一下券商是否香港證監會監管的持牌證券公司,以及是否受到投資者賠償基金機制的50萬元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