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人亂棄口罩 郊野垃圾大增

  「拯救隊」兩月清900公斤 籲帶走自己廢物

  疫情下郊遊遠足成為港人熱門的消遣活動,大批遊人湧入郊野呼吸新鮮空氣,但所到之處往往產生不少生活垃圾。記者日前隨同環保組織,直擊義工僅花三四小時便收集到大量垃圾,當中不少是不易分解的防疫口罩。工作人員指口罩類的海灘垃圾大幅增多,這些產品含塑膠,不單止污染水域生態環境、殺死海洋動物,還可能通過海洋生物進入人類食物鏈,最終令人類自食其果,呼籲市民郊遊時「自己垃圾自己帶走」。

  為鼓勵大眾保護環境、愛護大自然,新鴻基地產與環保團體「綠色力量」於2011年合作推出「新地齊心愛自然」計劃,當中包括上山落海清理垃圾的「山·灘拯救隊」,2018年更推出手機應用程式,讓市民透過網絡系統預約參與活動,但後來一度因疫情停辦,直至今年10月才復辦,至今舉行11次海岸及郊野清潔行動,累積近450人次參與,共收集約900公斤垃圾。

  撿拾3小時塞爆垃圾袋

  本月11日,拯救隊再次出動到大嶼山水口灣清潔海岸垃圾,共約40名市民義務做海灘清道夫,包括帶同小朋友的家長、長者及青年人。記者隨團直擊大隊這項艱辛任務,一行人沿水口灣海灘邊,逐一撿起和收集垃圾,這些垃圾以膠樽、紙巾、口罩為主,也有一些「估你唔到」的物品,包括波鞋、殺蟲水等。三四個小時後,帶來的垃圾袋已被塞爆。

  其後,工作人員分批帶領隊員去「探望」居於附近的馬蹄蟹、招潮蟹等生物,加深隊員的海洋知識。3歲的Leah與爸爸一齊清理海岸邊的垃圾,她說今次行程愉快,「親眼見到牛、蟹,覺得好神奇。」其父何先生表示第一次帶小朋友參加環保活動,希望通過親身體驗讓孩子明白保護自然的重要性,「周末想讓小朋友參加有意義的活動,她學校有教環保知識,帶她親自出來體驗,讓他們知道我們一直保護的是什麼動物,知道為什麼需要保護都好重要,是在書上體會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