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水埗建全港首個組裝私樓

  華懋料工期縮短兩個月 強調不建納米樓

  華懋夥市建局發展的深水埗東京街重建地盤,將成為本港首個「組裝合成」建築法(MiC)建成的私人住宅項目。華懋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蔡宏興指,新技術除減少68%建築廢物、75%噪音及減少碳排放外,預料落成時間可加快兩個月。雖然成本上未有節省太多,但希望項目對市場有示範作用,未來更多採用,建築成本亦有望下降。

  金門建築執行董事曾慶祥稱,MiC技術的大部分工序在工廠進行預製,施工環境比傳統地盤安全和受控,工程及驗收隊伍更有效監督品質,有助提升建築物質素。採用新技術亦可減少七成現場人手,面對本地建造勞工短缺情況下,亦可保障項目施工進度。

  明年下半年推樓花

  項目今年7月剛獲屋宇署批准,可建1幢22層高(在6層基座及1 層高地庫之上)商住物業,提供住宅樓面8.67萬方呎及非住宅樓面1.73 萬方呎。資料顯示,項目可提供175伙中小型單位,面積介乎377至700方呎,料2023年至2024年間落成,最快明年下半年推售樓花。

  冀可以加快審批

  蔡宏興表示,新技術對成本未有顯著減少,但希望能對市場有示範作用,未來有更多承建商,利用科技降低建築成本。

  被問及如何推廣MiC建築法,蔡宏興希望審批上可以加快。至於現時採用該技術的可獲6%總樓面面積豁免是否足夠,他認為要視乎地盤大小,對於規模較細的地盤,如今次東京街項目就並不足夠,若地盤面積較大,這比例豁免可能足夠。

  負責整個項目設計的呂元祥建築師事務所(RLP)副主席呂慶耀稱,項目由設計到建築全程數碼化,提高準確性及效率,提早近一年完成深化設計。預製組件中包含可拆卸非主力牆,增加室內設計靈活性。

  關注疫情對樓市影響

  蔡宏興指,因應社會對衞生及健康提高要求,今次項目設計沒有「黑廁」,開則全部有窗,希望在通風做得更好。同時亦重視地方營造,注重項目與社區連接。

  他強調,集團不會興建納米樓,支持將最低人均居住面積納入賣地條款或重建項目。他以深圳現時人均居住面積300方呎作為例子,對比香港現時僅160方呎,有空間作出改善,會將建屋標準定於200呎以上。展望樓市,相信用家需求下,樓價不應該「掉轉頭」,但留意到變種新冠病毒對樓市或有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