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暈天旋地轉 恐耳石症來襲

  女性長者病者多 復位治療助康復

  有市民表示近日出現頭暈,感覺有如天旋地轉,十分不舒服,起初以為自己耳水不平衡而求醫,誰知確診耳石症。有耳鼻喉科專科醫生指,耳水不平衡與耳石症其實並不相同,前者暫時只能用藥物紓緩,後者則可透過復位治療康復,因此,病者若發現徵狀宜盡快求醫,康復後更應留意日常生活,避免復發。

  耳石,人人都有,但並非指耳內生石,亦不是耳垢,它其實是碳酸鈣的晶體。要解釋耳石症,先要認識耳朵結構,耳朵分3個部分,外耳是指耳膜對外部位;中耳即是耳膜對內的空間;而耳石則位於內耳。耳朵除聽聲音外,亦有平衡功能,而掌管平衡力的是耳朵內的半規管結構。

  碳酸鈣晶體墮半規管致失衡

  耳鼻喉專科醫生邱騏驄指出,每人每隻耳朵各有3條半規管結構,而耳石一般位於內耳前庭位置,黏住耳石膜,前庭可再區分為橢圓囊以及圓囊,以偵測頭部活動,但隨年紀增長或頭部碰撞,可能令耳石鬆脫移位「迷路」,誤入半規管,便會出現耳石症。

  值得留意是,耳石症病者以女性及長者較多,與男病者比例是3比1,而長者較易患上是因為年紀增長,位於內耳前庭的碳酸鈣晶體因黏住的纖維減少,黏不住耳石膜而鬆脫,令病者感到頭暈。

  耳石症可引致短暫暈眩徵狀,因此又稱為「良性陣發性位置性暈眩」:良性是指患者一般沒後遺症,絕大部分病者可治療、甚至自行痊癒;陣發性則指頭暈發作時間一般不超過數分鐘,會不定時發作;而位置性指當頭部移至個別位置,或做出某個指定動作,便會出現天旋地轉的暈眩感覺。

  雖然研究發現,超過九成的耳石症病者可以完全康復,但耳石症危險之處是病者會突然發病感到天旋地轉,長者病者或其家人要留意,避免長者跌倒引致骨折受傷,或跌傷頭;尤其病者若要從事高空工作、或需要駕駛機器,或進行水上活動時便要小心,一旦工作時突然病發出現頭暈感覺,便可能構成生命危險。

  市民若懷疑患上耳石症,可由醫生進行名為「Dix-Hallpike Maneuver」的獨特測試協助斷症,經驗所得,當耳石症病者進行相關測試時,徵狀會十分明顯,出現典型眼部顫動。在醫治耳石症上,耳石復位治療是最有效方法,研究顯示,經治療後,九成以上移位的耳石都移到後半規管,醫生會根據耳石所在位置進行獨特的動作協助耳石復位,回到前庭位置。

  不過,耳石症病者雖經復位治療可痊癒,但亦有病者曾復發,一般而言,病者康復後要留意以下兩點;首先頭部不宜劇烈郁動,以免令耳石移位;其次建議病者睡覺時墊高頭部,以免床上輾轉反側時令耳石移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