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水埗主教山掘出百年古蹟
古羅馬式蓄水池爆紅 鄭泳舜促保育停清拆
本港市區驚現百年羅馬式建築,讓人猶如身處歐洲,吸引市民蜂擁圍觀!深水埗主教山山頂蓄水池荒廢已久設施陳舊,水務署近日開始進行平整工程。然而清拆開鑿期間,有街坊發現蓄水池為戰前建成的巨型羅馬式建築,其獨特的建築風格及逾百年歷史引起各方關注,街坊紛紛要求暫停清拆工程,促有關部門保留建築並研究保育。港大建築保育學部專家指有關結構屬水務文物,有潛質修復成為文物景點。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鄭泳舜表示,已與團隊聯絡水務署及發展局叫停清拆工程,並引述署方指,會盡快約見古物古蹟辦事處人員前往考察。
據facebook專頁「香港探古」帖文指,蓄水池為古羅馬式結構,水務署文件說明建於1930年之前。巨大地下空間由過百條麻石柱支撐,頂部以紅磚砌成拱門,再支撐最高的拱形水泥池頂,最後以泥土覆蓋。現時,香港及九龍的配水庫多為戰後興建,全部皆以鋼筋混凝土建築而成,帖文更直言如此戰前興建的羅馬式地下蓄水池實屬罕見。但有網民找到1905年的文件《Report of the Director of Public Works, For The Year 1904》,提及主教山配水庫的工程在1904年8月10日竣工,換言之配水庫至少有115年歷史,遠比水務署所指的1930年代長。
街坊感不捨 冀打造成景點
事實上,過去一直有不少深水埗及大坑東街坊到主教山蓄水池進行晨運休憩,然而土地用途在兩三年前開始備受爭議,水務署圍封配水庫空地不許市民進入。有每日都上山晨運的街坊表示蓄水池建築結構特別,對清拆感不捨,希望有關部門考慮活化主教山。作為晨運常客的蘇生表示,「每日都會嚟主教山,覺得蓄水池的建築結構好特別,有得保育保留就好啦,都可以考慮打造成深水埗景點」。經常到主教山做義工的芳姐則指,「睇到工人清拆覺得好心痛,呢個建築對於後代來說係好難得嘅寶物,應該保留。」
九龍西立法會議員鄭泳舜昨日表示,接獲多個市民對於叫停蓄水池清拆工程的訴求,已立即聯絡水務署及發展局,叫停水務署清拆工程,並已獲水務署承諾,即時暫停拆卸工程。對今次配水庫發現仿古羅馬巨型石柱,部分石柱上標明建造年份已達一百年,鄭泳舜要求當局仔細研究構建物的保育價值,在未有詳細評估結果前,切勿啟動任何工程;並引述署方告知,當局將盡快約晤古物古蹟辦事處人員前往考察。另外,民建聯深水埗區議員劉佩玉及社區幹事陳龍傑昨日亦前往了解工程狀況。立法會建築、測量及都市規劃界議員謝偉銓亦指,昨日致電發展局表達關注,對方答應即時停工及派員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