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僚累大學宿舍跨幾區
政府有些官員經常被民間批評不夠貼地,故許多推出來的政策,都引起反彈。如果當局鐵板一塊,不聽民意作出調整,往往就會將一件好事變成壞事。最近馬鞍山居民針對當局批准城大在區內興建學生宿舍所引起的爭議,就是一個活生生例子。
城大是八間大學中,欠最多宿位的大學,故需求極大。當局於較早前在馬鞍山的白石批出一幅土地,供城市大學作為學生宿舍之用。該地位於馬鞍山白石耀沙路的「綜合發展區」之政府土地內,總樓面面積約為44,000平方米,三幢宿舍樓高12至17層,共提供2,168個宿位。惟當局在批准決定之後,馬鞍山的居民反應激烈,提出反對。居民認為宿舍建成後,對附近區內交通、環境保護、及停車泊位等都有很大影響,對居民和學生的生活質素都有不良效果。居民一直透過會議和致函予城大、教資會、多個政府部門及行政長官反映意見超過二十次,但始終不得要領!
城大則回應他們於2009年已經接受馬鞍山白石用地興建學生宿舍,惟一直未正式施工,主要是關注居民的反應,同時也考慮到宿舍位置與校舍實在相距太遠了,學生上課需要舟車勞頓,相當不便。而事實上,在城大校園鄰近的達康路有一幅空置土地,非常適合提供予城大興建宿舍之用。而且,此土地旁邊,當局亦預留了一幅土地供理工大學作為宿舍之用,如兩幅地同用作大學宿舍,在規劃和配套設施上都可滿足各方需要,正是相得益彰。城大早已向當局建議「地換地」方式,用白石土地交換,可惜當局一直不批,堅持要城大宿舍建在白石,甚至「大石壓死蟹」,倘若城大不接受以上安排,連「宿舍發展基金」撥款也不會批予城大。
上述事件令人費解,箇中原因耐人尋味。但從事件表面來看,已反映部分政府官員漠視持份者的需要和居民的利益,有需要重新檢討,避免造成新的社會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