咪錶加價增流轉 等位泊車變Easy
31年首調整有車主指加幅算合理 議員料不會產生漣漪效應
31年來未有調整收費的政府路邊咪錶昨起加價,由每15分鐘2元倍增至4元,即每小時由8元加至16元。有車主認為今次調整尚算合理,感覺昨日等錶位時間較前更短;亦有司機擔心在目前經濟環境下加價加重運輸成本,憂私人停車場跟風加價。有立法會議員指加價幅度雖大但金額不多,相信不會產生漣漪效應,因私人停車場收費仍受供求左右。車主代表同樣指,咪錶新價仍遠低於私人停車場,冀加價可改善濫泊問題,但長遠需增泊位及推廣智能停車場。
相隔31年全港逾2萬個咪錶位昨起實施新收費,貨車、巴士及旅遊巴士的收費則維持不變。運輸署表示,加價旨在妥善運用有限資源,加快咪錶位流轉,滿足駕駛者短期泊車需求。
車主憂私人停車場跟風
加價首日有車主指在市區泊車不易,認同加價有助預防長期霸位情況;有車主則指加至每小時16元仍算便宜,感覺昨日等候空置錶位時間比之前短。黃先生直言一次過加一倍,「個心唔係好舒服」,認為分兩年加會較合適,又相信私人停車場會跟隨加價。另有車主認為今次加幅偏高,憂令負擔加重,或考慮轉泊私人停車場。
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副主席陳紹雄指任何加價都不會受市民歡迎,但多年沒加價下,按通脹今次實際金額不算高;又認為無須憂慮私人停車場或跟風加價,因咪錶與停車場定位不同,僅適合臨時泊車,停車場會遵循供求關係的市場規律,「停車場分公營及私營,前者收費相對固定,後者則講供求關係,如商場想車主逗留消費會提供停車優惠,有商業行為動機。」
汽車會促設智能感應防霸位
中國香港汽車會永遠榮譽會長李耀培表示,咪錶收費雖加一倍,但仍比一般停車場或露天泊車場便宜,也正因車主認為咪錶平價才衍生濫泊。他指咪錶本為快速流動設計,相信加價影響有限,建議特區政府效法內地,在咪錶位設智能感應裝置打擊霸佔車位,「如夠鐘後1小時仍不駛走,可倍增收費。」他建議特區政府鼓勵興建或改建更多智能停車場,用盡空間以增加泊位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