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身難申公屋「點都追唔上分數」

  劏房常漏水蜈蚣出沒 輪候8年毫無聲氣

  房委會昨日公布最新公屋申請數目和平均輪候時間,截至今年3月底,在過去一年獲安置入住公屋的一般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維持在5.3年,當中長者一人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較上一個季度回落0.1年至3.3年。雖然一般公屋申請數目有持續下降趨勢,輪候時間亦可望隨着未來有更多項目落成而進一步縮短,但平均輪候時間計算並不適用於配額及計分制下的非長者一人申請者。假若制度不變,他們仍動輒要輪候超過10年且並不符合申請簡約公屋的資格。

  房委會指出,今年首季共有約4,700宗一般申請獲編配入住公屋,當中長者一人申請佔約440宗;同一季度獲編配入住公屋的配額及計分制下的非長者一人申請則約為780宗。該4,700宗一般申請中,約2,300宗分別獲安排入住屯門顯發邨及深水埗白田邨,其餘獲安排入住翻新單位,當中包括因公屋租戶購買了資助出售單位或自願交回,以及打擊濫用公屋而收回的單位。

  房委會相信,隨着陸續有新的公屋項目落成以及房屋署打擊濫用公屋的成效,加上「綠置居」項目等入伙,不少公屋租戶因購買了資助出售單位而騰出其公屋單位,加快公屋流轉,輪候公屋的一般申請者數目因而下降。

  56歲的陳女士現居於深水埗一間逾60呎的劏房,由於房頂時常漏水,每逢雨季便要看天做人,最苦惱是每逢颱風襲港,其單位便猶如水簾洞。因為樓宇老舊,蜈蚣、蟑螂時常出沒,她每到夜晚常會輾轉反側,帶着擔憂入睡,「遇過有十幾條蜈蚣同時出現,有時候甚至會在洗澡時從下水道直接跳出來!」她輪候公屋8年至今毫無聲氣,卻看着同時期來港打拚的同鄉,早已透過家庭申請成功「上樓」。她指,公屋計分制的分數線時常變化,「我於2017年申請時,要儲夠419分才可以見房署主任(編配單位),今年已增至446分,不管怎樣我都追不上那個分數。」

  業主年年加租被迫搬遷

  祖籍廣東雲浮的她早年與丈夫結婚,育有一兒一女。2016年她成功申請來港,但發現丈夫出軌。由於丈夫長期有家暴傾向,陳女士「有時被打到耳朵出血。」陳女士其後與丈夫離婚,卻無法獲得贍養費。

  離婚後,陳女士在餐廳從事傳菜員工作,「由於身體問題沒辦法站太久,只能做工資較低的傳菜員,每月開工26天也只有12,500元工資。」即使拚命工作,陳女士仍無法擺脫生活的困境,收入都被業主榨乾,「起初單位月租只需2,800元,環境尚好,後來業主每年加租,加到逾5,000元實在受不了,搬至現時月租3,900元的單位。」她曾試過申請過渡性房屋,但由於目前在深水埗的生活圈固定,不欲再適應新環境。她也期待過簡約公屋,但首兩批項目均不接受非長者單身人士申請,慨嘆:「我從未拿過政府一分福利,老老實實努力工作,只是想有個有瓦遮頭的安樂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