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生蛇黃金72小時



相信不少人也聽聞過,「生蛇」的痛楚非常強烈,更可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睡眠。到底為什麼生蛇會痛?是否小時候生過水痘,長大後就會生蛇?這次邀請皮膚科專科醫生陳厚毅分享生蛇的成因、治療與預防方法,讓大家及早認識生蛇成因,原來在「黃金72小時」內服用藥物,可大大減輕病徵,在蛇年免受生蛇之苦。
陳厚毅表示,「生蛇」的正式名稱是「帶狀皰疹」,小時候出水痘就是由「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當水痘痊癒後,這些病毒或潛伏在皮膚神經線裏幾年甚至幾十年,直至年長後碰上身體免疫力較低時,如考試、熬夜、工作壓力大等便再度活躍,可能會沿着神經線而發病,不停出現紅疹,所以小時候出水痘是令到年長後生蛇的主要原因。生蛇最早出現的病徵,是皮膚感覺有些異常,例如刺痛、灼熱,甚至刀割一般痛,隨後幾天受影響的皮膚範圍有機會出現水泡,通常水泡不止一粒,而是一堆地出現,這些水泡會沿着皮膚的神經線的分布區域形成,所以通常是一條帶狀,因此亦俗稱「生蛇」。
休息不足壓力大高危
根據一些研究,通常年紀大生蛇的機會比較高,尤其是到90歲左右發病率是最高的,但陳厚毅提醒,近年不時聽到一些年輕的朋友都會生蛇,主因是生蛇和全身的免疫力有關。長者一般免疫力會較弱,但年輕朋友如果患有慢性病例如糖尿病而控制得不理想,或者有些癌症病友接受化療期間,免疫力也會較差,有機會令潛伏的帶狀皰疹病毒乘機復發。加上都市人生活緊張、工作壓力等緣故,也有機會影響免疫力,令病毒有機可乘。
為什麼有些朋友不止一次生蛇呢?陳厚毅表示,說到底都是和身體的免疫力有關,所以長期睡眠休息不足,情緒壓力比較大,經常熬夜或者吸煙、過量飲酒的人,都屬於生蛇的高危一族。
由於生蛇的病徵獨特,當懷疑生蛇時,醫生會先從病人的病徵入手,例如病人在出水泡的區域有些劇痛、刺痛,屬於神經痛的反應,而痛楚出紅疹的位置又比較符合典型神經線分布區域的話,基本上已經可以確認病人應該是生蛇。當然也可採用更科學的方法,例如從病人皮膚的小水泡抽取分泌物進行病毒基因測試,可證實是否帶狀皰疹病毒,從而斷定是否生蛇。
生蛇不會傳染,現時也有針對性治療藥物,但陳厚毅建議考慮及早接種俗稱「蛇針」的帶狀皰疹疫苗。他說:「研究顯示,蛇針可有效減低生蛇的機會,接種後即使仍然生蛇,也可減低發病的嚴重程度、減少出現併發症的機會,以及減輕後遺神經痛帶來的痛楚。而新一代疫苗保護率可達97%以上。」
專家建議,凡50歲或以上人士,不論男女,亦不論曾否生蛇,都可打「蛇針」以預防生蛇及併發症。但要注意,女性接種「蛇針」後的3個月內不可懷孕。另外,如果曾對某些疫苗成分有過敏性休克反應,或有免疫系統問題的患者,或正接受化療等等,都必須先諮詢醫生。此外,「蛇針」亦不宜與肺炎球菌疫苗同時接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