謙虛之心

  小榆

  「滿招損,謙受益」,這句格言提醒我們永遠不要自滿,需時刻保持一顆謙虛之心,才能獲益更多。

  何為謙虛?就是時刻意識到這個世界之大,我們生活的地球,只是整個宇宙的一顆小點,甚至看不清,因此從宏觀看,地球上的人類和一切生物更像「微塵」,雖看起來渺小,但假如我們時刻保持一顆謙遜與學習之心,對世界萬物給予一份客觀尊重,每個人都能獲得靈魂上的充實。

  謙虛並不是自卑,而是一份超越名和利,發自內心的祥和、真誠、自信、知足和智慧的綜合精神狀態。謙虛的人,不會因一時失敗而氣餒,也不會因一時成功而沾沾自喜、不可一世,而是依舊保持一顆平和心,無論好壞,保持初心、繼續學習、努力前進,等待一切結果。

  相反,對一切傲慢、狂妄自大,恰好源於內心深層的自卑感所致,亦難以對世界保持一顆謙卑和尊重,難以自我進步。心理學家曾說,傲慢自大是源於童年時缺乏溫暖感、安全感、受朋輩欺負、不被尊重等因素導致,當成長路上取得一些「風光」時,就有可能變得自傲,難以檢視不足,以彌補童年的缺失。

  空杯心態,是一個人獲得智慧之源。有時學習越多、認識自我,在成長路上,便會發現世界之大,無奇不有,一切現象和事物背後都有它的本質和原因,對世界一切就會變得更為謙和與包容。謙遜,確實需要漫長的自我修煉。「小聰明」的人,往往自作聰明,精於計算,容易把身邊所有人當作笨蛋,卻意識不到自己可能才是笨蛋。現今世界更需要多一點真誠謙遜,多一點「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