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場16座無人車 明年內啟用
3分鐘穿梭大橋口岸航天城 設10雷達4款定位保安全
香港機管局近年積極發展無人駕駛系統,接載旅客往來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及香港國際機場SKYCITY航天城的全港首個自動駕駛公共運輸系統「航天走廊」的16座無人自動駕駛車日前首度曝光。該車並無軚盤,為保安全,車頂除設11個影像分析鏡頭外,亦有10個智能雷達及4個不同國家的全球定位系統,互相監控運作情況,首階段料最快明年底前投入服務,初期目標每架每小時可單向接載約500人次。
香港機場禁區無人駕駛系統2018年起進行測試,過去5年引入不同功能無人駕駛車,包括發展無人駕駛拖車、巡邏車及測試無人駕駛巴士系統等,迄今累計行走逾171.7萬公里,等同環繞地球42次。
機管局日前向本報等傳媒展示「航天走廊」的無人駕駛車,該車車身灰黑色,內有16座位。機管局機場運行執行總監姚兆聰介紹,該車規格等同國際汽車工程師協會(SAE) 定義的「4級」駕駛自動化,日後經有關機構審批,可在無駕駛者情況下行駛。他指該車車頂設11個鏡頭,分析車道影像,另有10個智能雷達,能作高速掃描避開障礙物。為提高安全系數,車內裝有4個不同國家地區全球定位系統,包括美國的GPS系統、中國的北斗系統、俄羅斯的格洛納斯系統及歐洲的伽利略。
為提升營運效率,機管局2019年引入無人駕駛拖車託運旅客行李,現有47輛,每輛可減省4名司機。無人拖車車身有8部高清攝影機及4部光學雷達,姚兆聰指車頂還裝有4個GPS系統,車頭雷達可偵測前方35米範圍內物件,遇障礙物會自動停車,過去數年零意外。
單向時載500人次 2028年通東涌
此外,「航天走廊」首階段冀明年推出無人駕駛電動車服務,3分鐘內由香港口岸到達航天城,初期設26架,每小時單向接載約500人次,目標增至1,000人次。另擬於2028年由航天城連接至東涌東薈城對出達東路,無人駕駛車增至100輛,單向時載5,000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