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訊加#字頭 防假冒電訊商

政府推登記制打擊詐騙 首批23間下周四起實施
為打擊電話騙案,通訊事務管理局辦公室下周四(28日)起,將在電訊業率先實施「短訊發送人登記制」。香港23間主要電訊服務供應商發出SMS短訊時,電訊商名稱前會加上「#」號開頭,例如#CMHK等,協助巿民識別短訊發送人已獲認證,若沒有「#」號就要加以提防電話及短訊詐騙。由於部分電訊商仍需時更新系統,通訊辦會設立4個月過渡期,期間或有電訊商發出的短訊未加「#」號開頭。另銀行業會於明年首季加入登記制。
通訊辦助理總監(規管)湛兆仁昨介紹指,「短訊發送人登記制」原理是制訂一個「白名單」,讓市民識別已獲認證的短訊發送人,以打擊騙徒涉及冒充其他公司或機構身份發出短訊行騙。參與有關登記制的23間電訊服務商,已涵蓋香港的主要電訊商,它們作為「已獲認證的發送人」,可使用以「#」號開頭的「已登記的短訊發送人名稱」,向本地流動服務用戶發出短訊。
銀行業明年首季加入登記制
湛兆仁表示,市民可透過通訊辦網站(www.ofca.gov.hk/ssrs)查閱首批參與登記制的電訊商名單。通訊辦亦一直與銀行公會及金融管理局溝通,銀行業界現正進行系統測試等準備工作,預計明年首季亦會加入登記制,讓巿民識別。
他解釋,新機制下電訊網絡會攔截並非由「已獲認證的發送人」發出、但冒用「#」號的短訊,「例如一間ABC公司登記為認證發送人,並登記了#ABC的短訊發送人名稱,只有該公司才能用此名稱發送短訊,而非該公司若使用#ABC名稱發短訊,電訊商會攔截。若有人以#ABD名稱發短訊,由於未獲認證和登記名稱,同樣會被攔截。」
不過,已獲認證的電訊商經常會向客戶發出並非以「#」號開頭的一般短訊,包括一些「供接收者直接回覆的短訊」,要求客戶回覆或確認交易或選購指定服務,「例如手機的流動數據使用量已用完,電訊商發短訊問是否購買額外及多少數據使用量等。」這些短訊發送人名稱一般是純數字號碼,因此不會使用以「#」號開頭。通訊辦又提醒,由於有部分電訊服務供應商仍需時更新系統,故新措施設立4個月過渡期,期間或有電訊商發出的短訊未加「#」號開頭,但4個月後所有參與登記制的電訊商,一律會使用「#」號,方便巿民識別。
由於沒有使用「#」號的假冒短訊不會被攔截,而4個月的過渡期內部分電訊商未能使用「#」號作識別,或令騙徒可以魚目混珠。湛兆仁指出,市民收到短訊時若有懷疑,應聯絡電訊商核實真偽。在任何情況下,市民收到陌生人發送短訊應提高警惕,不要向身份未經核實的短訊發送人披露任何個人、銀行戶口或信用卡資料、轉賬金錢或開啟短訊內超連結,有任何懷疑亦應立即向警方舉報。若發現有任何詐騙短訊,電訊商會按情況將有關資料交警方跟進調查。
通訊辦表示,會繼續與其他行業及政府部門商討,鼓勵更多使用短訊與客戶溝通的行業參與登記制,進一步擴展計劃,而登記冊日後亦會更新,將新加入「登記制」的公司及機構包括在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