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輸萬二外勞 侍應廚師佔半


  商戶指有助紓人手荒 議員倡簡化手續

  特區政府今年9月推出「補充勞工優化計劃」,擴大至26個非技術或低技術工種可申請輸入勞工。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昨在立法會會議上透露,截至上月31日,該計劃已收到1,113宗申請,涉及申請輸入12,745名勞工,當中7,255人屬於之前未涵蓋的職位類別。最多申請是侍應生和廚師,分佔3,044人及2,813人,其次是售貨員、保安員、清潔員等。有申請該計劃的僱主向本報表示,計劃有助紓解人手荒,但申請程序繁複,有立法會議員建議政府簡化手續。

  立法會批發及零售界議員邵家輝昨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對於「補充勞工優化計劃」,申請者要經過4個星期的本地招聘,才能展開外地招聘,至今計劃僅進行兩個多月,就有萬餘宗申請,屬合理水平,相信隨着計劃持續進行,輸入勞工來港後若有較好的工作表現,會帶動更多商戶提出申請。他並指,有商戶反映計劃申請手續過於繁複,一些人力資源有限的僱主要聘用勞務公司才能完成流程,建議政府研究簡化申請手續。

  同公司店舖不允調動

  參與計劃的零售連鎖店日本城負責人昨亦向本報表示,申請過程略為複雜,例如該公司有多間店舖,每個不同地址的店舖都需要填寫各自的申請表,同公司店舖之間也不允許調動,對機動性很高的零售業帶來不便。

  另外,孫玉菡還透露,除了「補充勞工優化計劃」,為紓緩院舍人手不足,今年6月政府推出「特別計劃」,訂定輸入護理員配額上限為7,000個,包括「補充勞工計劃」下已批出並已在港工作的4,000多個護理員,新增的3,000個名額分批接受業界申請,至今已批出1,003個配額。

  小巴配額僅佔缺口一半

  為應對公共小巴行業及客車行業長期面對司機短缺問題,今年7月推出「運輸業輸入勞工計劃──公共小巴/客車行業」,適度容許公共小巴或客車行業申請輸入司機,配額上限為1,700個。孫玉菡表示有關配額只佔相關行業人力資源缺口約一半,目的是希望在保障本地勞工優先就業的前提下,適度容許相關行業申請輸入勞工。

  就輸入勞工在僱傭合約期間最長24個月的逗留期限,孫玉菡表示,僱主如欲繼續聘請在職的輸入勞工,可在輸入勞工的僱傭合約期屆滿前申請新的配額,相關決策局及部門會按計劃的規定,評估有關僱主是否仍有聘用輸入勞工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