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華重建疑用次貨呃200萬元
涉事電線槽供應商 參與體育園三跑等工程
斥資100億元的廣華醫院第一期重建項目於今年初竣工,但被爆出偷工減料疑雲。有傳媒抽樣實測新大樓電線槽,發現鍍鋅塗層的厚度介乎0至5.8微米,與20微米標準相差甚遠。整個工程電線槽總價估計約1,000萬元,若以次貨頂替有關承建商推算可賺約200萬元。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昨回應,如果事件涉及欺騙等刑事行為,將交由執法部門跟進。醫院管理局已委託專家檢測,據悉將由曾擔任多宗工程事故政府獨立專家顧問的林超雄博士調查。
根據廣華醫院重建工程招標文件,鍍鋅電線槽須達「第三級別」、符合「G275」的標準,即電線槽的底和面,合共每平方米面積至少有275克的鋅覆蓋,換算為20微米厚度,誤差正負7微米。有傳媒在廣華醫院搬遷期間進入新大樓內部,用測厚儀分別在地庫、地下和15樓內的電訊房、電掣房、天花等6個位置量度電線槽鍍鋅層厚度。在超過150個測試點中,只有一次度得10微米厚,其餘只有0至5.8微米厚度,換言之全部不達標。
香港工程師學會電機分部發言人何永業解釋,電線槽的鍍鋅塗層作用是防腐蝕、防潮濕,不合規格不會影響建築結構和安全,但塗層厚度不足會導致電線槽壽命較預期短,以及提早銹蝕,業主或管理人需檢查、更換或維修涉額外支出。
盧寵茂昨回應表示,「我們已經尋求第三方專家的意見,會用另一個方法抽樣,拿一些材料到實驗室檢查這個塗層是否符合標準。」他強調:「如果供應商有違規,我們會按合約條款處理,如果有刑事行為,或一些欺騙行為,會交由執法部門處理。」
醫管局傳委託林超雄調查
醫管局發言人表示,局方早前接獲傳媒相關查詢後,展開一連串的檢測,包括指示總承建商在大樓內展開詳細調查,委託獨立專家覆檢,並安排拆除部分樣本,在認可實驗室檢驗。發言人強調,若發現工程物料不符合標準,必定會嚴肅追究責任,亦會按照合約要求總承建商採取必要的補救措施。
據悉,醫管局已經委託港大機械工程系前客座副教授林超雄作為獨立專家調查。他曾擔任調查MIRROR去年於紅館發生墜屏幕嚴重事故的工作小組專家顧問,在今年初聯合醫院發生手術燈掉落事件亦獲委任為專家顧問。
廣華醫院新大樓的電線槽印有供應商的標誌。根據該供應商網上資料顯示,該公司承接多個政府工程,也參與瑪麗醫院、葵涌醫院和屯門醫院重建工程,以及機場三跑客運大樓、啟德體育園等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