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遇勝英國 醫科生回港行醫
「香港是我家」盼服務港人 醫局海外招聘71人已就職
近年香港公立醫院醫護人手持續緊絀,醫管局除全面吸納本地醫科學生外,早前亦曾兩度到海外招聘非本地培訓醫生來港,反應超預期,4月至9月已有逾130名非本地培訓醫生獲聘,大部分是在海外讀書的醫科生,截至9月底已有71名醫生到醫管局工作。赴英留學讀醫多年的秦肇斈和馮譪妍,選擇回港留家人身邊,成為醫管局醫生貢獻社會,秦肇斈更形容「香港是我家」,志願是為港人服務。馮譪妍指醫管局薪酬福利比英國好,亦提供不少培訓機會,有助事業發展,最終決心回港投入醫管局工作。
醫管局總行政經理(醫療職系)關慧敏日前向傳媒表示,兩次招聘活動成功吸引不少非本地培訓醫生遞交申請,至今獲聘用者主要來自英國及澳洲,其他地方包括馬來西亞、荷蘭、新西蘭及美加等,當中70%是在海外讀書的香港人。她指醫管局已為大部分合適的應徵者安排面試,招聘程序亦接近尾聲,未來數月將再有數十人加入醫管局團隊,並於各聯網多個主要專科工作,包括人手比較緊張的內科、外科、麻醉科及放射科等。
關慧敏表示,獲聘者來港工作前需完成實習及處理當地的註冊醫生認可資格,回港後亦要申請在香港註冊執業,整個過程需要一段時間處理,預計明年會有更多醫生到港入職,並希望盡量減短招聘程序。醫管局未來會加強宣傳推廣工作,積極探索與各地專業團體和機構的合作機會,大力推廣在港從醫的優勢,亦會深化粵港澳大灣區醫療人才交流的深度及闊度,及透過環球醫療人才匯聚計劃吸引多個醫療專業領域的海外醫療人才來港作短期交流。
英國基爾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及解剖科學碩士秦肇斈今年4月參加醫管局在倫敦的招聘活動,他指當時正在撰寫有關香港醫生人手短缺的論文,因此抱着觀望及了解更多香港公營醫療情況的心態到場,之後提出申請希望可以回港工作。他說作為香港人,可回來為港人服務是其心願及志願,家人亦是一個重要因素,「我15歲便去了英國讀書,加上早幾年受疫情影響,不能與家人面對面相見,所以想盡快回港珍惜與家人相處的時間。」秦肇斈指香港就業的福利好、人工高及低稅制也是促使他回港的因素。
專科培訓機會多 助事業發展
秦肇斈今年6月遞交申請,上月已入職醫管局,成為新界西醫院聯網眼科駐院醫生。他指因粵語及普通話流利,回港後與病人不會有很大溝通障礙,只是由英文轉為用粵語及普通話表達醫學用詞還需要適應。秦肇斈指與同事之間相處融洽,不時會一起外出用膳聯誼,又指雖然在港工作比在英國工作忙碌,但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累積臨床經驗的機會。
英國碧仙桃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馮譪妍曾在英國實習兩年,先後於內科、外科、急症科及紓緩治療科等部門工作,之後曾回港進修,亦在其他醫療機構工作。她認為醫管局的招攬活動很吸引,因而提出申請並已於今年5月入職,成為新界西醫院聯網家庭醫學及基層醫療部駐院醫生。她指離港多年,每年只回港一兩次,與家人相處時間短暫,如今既能增加與家人相處的時間,加上香港有很多專科培訓機會,對事業有幫助。她稱回港後很快已適應工作,選擇家庭醫學及基層醫療部是因為可以接觸不同的人,包括自己希望多些接觸的老人家,亦能配合自己之前的進修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