捍衛人工要求 4大技巧

  求職面試到了「談薪論價」傾人工階段,當招聘一方致電壓價時,應徵者如果不想就範,只要在見工前袋定一些「捍衛人工要求技巧」,將可加強討價還價Bargaining power(議價能力),為自己在薪酬方面,爭取合理回報。毅知顧問公司董事總經理周綺萍提醒,能拿捏好以下「捍衛人工要求技巧」,自會有助提升議價能力,將理想薪酬目標拉近。

  文章由SEEK旗下領先的香港網上求職招聘平台JobsDB提供

  拋開數字推銷自己

  傾人工時,如HR向你表示︰「你嘅Expected Salary超出咗公司預算」,你卻仍在薪金銀碼上周旋,堅持自己的叫價合理,是不會令議價籌碼增多。想在討價還價時佔多一點優勢,應因勢利導,從老闆的利益角度出發,不亢不卑地「推銷」自己,讓對方進一步了解你的過人之處,以及將來能夠對公司帶來什麼價值和貢獻,才可令人對你留下「物超所值」印象。

  一些過往在工作上的豐功偉績、所建立的人脈,以及不論換了什麼機構以至行業也大派用場的可轉移技能(Transferable Skills),將是游說招聘者交換等值報酬的重要籌碼。 在對談尾聲,精簡而得體地以「我期望在未來,這份工在職責和薪酬方面,也可為自己帶來進步」作結,更有畫龍點睛之效,這才是求職時,於「Expected Salary」一欄,備註「Negotiable」(無商議餘地)的真正意義。

  與市場工資要一致

  見工商討工資時,薪酬定得過高或過低,都是跟自己過不去,所以,事前一定要做足資料搜集,了解應徵職位之行情、市價,尤其正進軍職場的新鮮人,必須搞清楚,Expected Salary(期望薪酬)與Market Salary(市場工資)要一致,因不少新人很多時只着眼於薪酬調查所錄得的「中位數」,卻忽略了這數據是連同其他起薪點較高的專業,例如醫生、律師,一併計算在內,如求職者並未做足功課,沒有打聽清楚所投身行業的薪酬趨勢,而將薪金起跳較高的「中位數」,奉為「期望薪酬」指標,便會脫離市價,令期望與現實不符。

  想知道自己的叫價到底是「貼地」還是「離地」,網上有很多同類型工種的薪酬資料,例如JobsDB每年更新的《薪酬調查報告》可作參考,亦可向從事相關行業的親友打聽行情,再根據這些數據,定出合乎市價的人工水平,並宜為這個期望薪酬,設一個介乎10%-15%的合理上下限,那麼,在議價時,才不會被人過度殺價,彼此亦有商量餘地。

  過往薪酬勿報大數

  求職者的「過往薪酬」(Previous Salary)或「現時薪酬」(Current Salary),很多時都是招聘者定立薪酬待遇的參考指標,為了叫到一個較靚價錢,不少應徵者在填報過去或現時的人工時,會「報大數」,冀望將來的薪金可以升值,不過,一旦公司做資歷審查(Reference Check)時發覺,你弄虛作假,涉及誠信問題,99.9%都會被取消錄用資格,到時便會因小失大。

  亦有一些對「固定收入」和「浮動收入」概念模糊的應徵者,將基本薪金以外的Bonus、佣金、交通津貼等,全部計算在Current Salary這固定收入之內,目的當然是想加大叫價籌碼,但根據香港《僱傭條例》,只有基本月薪、雙糧、固定津貼,才屬於「固定收入」,年終花紅、佣金、勤工獎等主要視乎員工工作表現及公司業績發放的報酬,均一概列為「浮動收入」,換言之,將之納入Current Salary,並不恰當。

  雖然HR審核候選人背景時,一般只會查證其職銜、工作範圍、是辭職還是被辭職,但有時亦會要求應徵者出示收入證明,以確定填寫的金額是否有屬實;因此,想有效捍衛自己的人工要求,還是別在工資銀碼上搞小動作,一個真正有實力的人才,公司是不會介意花多一點預算去招才。

  多模擬練臨場反應

  正式「談薪論價」前,不妨找朋友、家人或專業的職涯顧問,模擬談判場面。多一點練習,臨場推銷自己的長處時,便會更琅琅上口,語氣更自然,說服力亦自然大為提升,不會在應對薪酬數字問題時,被HR問至口啞啞。

  幸福,是要自己爭取的,想有合乎理想的薪酬,一定要主動地多下點工夫,而不是以一副苦主姿態,怨氣沖天地怒斥人家「收到Offer傾人工時,才去壓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