冧石屎有先兆 五徵狀應留神


  牆裂有銹漏水隆起 學會倡聘承建商復修

  香港近日短期內出現多宗舊樓石屎或批盪剝落個案,部分更傷及途人。香港工程師學會昨指,石屎剝落主要由滲水、老化、溫差及僭建等原因造成,建議市民可透過目視檢驗,如發現外牆有銹漬、漏水、明顯裂紋,天花或牆身隆起,或自行嘗試敲打牆身而有空鼓聲音,便應及早聘請註冊檢驗人員勘測樓宇;若有需要再由註冊承建商進行復修,切勿自行購買英泥填補。學會指室內一些未有足夠石屎的保護層、潮濕或經常接觸到水分或腐蝕性液體的地方如洗手間、廚房等較易出現石屎剝落,應特別留神。

  香港工程師學會建造業分部主席謝偉正昨指,香港的住宅樓宇一般以鋼筋混凝土建造,可使用五六十年,「如定期做好樓宇保養工作,避免鋼筋遭水滲蝕更可用上逾百年,但30年樓齡已等於人類步入中年,50年更已踏入老年。」他引述市區重建局數字顯示,截至去年全港有逾2.6萬幢30年或以上樓齡樓宇,其中約5,200幢被評為「失修」或「明顯失修」,若該類樓宇不進行復修或保養,預計至2030年將有逾兩萬幢樓宇瀕臨「失修」或「明顯失修」。

  謝偉正解釋,石屎的表面屬混凝土保護層,可避免鋼筋受侵蝕,但如長期出現滲水、天氣及溫差引致細微裂痕、僭建或改裝令樓宇荷載增加,甚至出現外在因素引致地基沉降或不正常樓宇變形等結構性因素,石屎便會因承受不到自身重量而掉下來,「即使未必有即時危險,但已是一個警號。」

  勿自購英泥填補 或需灌漿修復

  他指樓宇問題並非只因樓齡高而出現,「數十年前的物料及建築質素都可能與現時有差距,日常少維修保護也是因素之一。」他建議市民發現有問題,切勿自行購買英泥填補,因結構問題或已相當嚴重,可能要結構性灌漿才能修復,正確做法是委任專業人士檢查。

  學會建造業分部委員陳少聰指,專業人員會利用儀器透過水分含量測定、紅外線熱像探測、混凝土回彈測試、保護層厚度測定儀測量及碳化程度檢測等方法,判斷石屎硬度是否符合需要及有否出現老化等。學會建造業分部前主席蔡少聰建議若業主發現樓宇出現明顯裂紋、天花或牆身隆起等明顯破損情況,便需即時處理。他指不少業主未必即時處理問題,建議政府加強教育及宣傳。

  學會會長李志康指,隨着香港建築物樓齡逐漸增加,維修保養以保持建築物的狀態變得更為重要,他鼓勵市民平日多作監測及適時維修保養,及早處理小問題,以免問題惡化。學會早前更新《公眾安全系列指南:樓宇保養維修》,供小業主及物管公司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