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隨絲路少年 盡覽大唐繁華
「雖然在地下已經塵封了一千多年,但西域藍衣少年臉上按捺不住的興奮和喜悅,還有人馬合一栩栩如生的騰空飛奔之勢,彷彿此時他們就疾馳在通往長安的絲綢之路上……」1966年,在西安西郊古絲綢之路起點附近的一座唐墓中,一件「唐三彩騰空馬」的出土,不僅瞬間打開了一個絢麗的大唐盛世,同時更開啟了一段千年前異域少年遠赴大唐長安尋夢的奇幻故事。首屆中國—中亞峰會召開期間,藍衣少年和他的駿馬火出圈,他們不僅是中國同中亞千年友好交往的見證,更寄託了對中國—中亞關係美好未來的期待。盛會剛剛落下帷幕,「長安有故里——絲路少年大唐行」展隨即開展。
文、攝:李陽波 西安報道
此次展覽策展靈感來源於西安博物院院藏明星文物——唐代三彩騰空馬,以馬背上的西域少年為原型,演繹出一位沿絲綢之路而來,前往長安尋夢的藍衣少年角色。展覽通過少年在大唐長安遊歷所見、所聞、所感,圍繞長安市、長安寺、長安郊、長安居,通過170多件精品唐代文物,勾勒出繁盛、熱烈的唐代世俗生活百態,描繪出長安人多姿多彩的生活畫卷。藍衣少年的故事也被更多人所熟知和喜愛。
西域少年 萬里赴長安尋夢
如果時光可以穿梭回一千多年前的唐朝,那時的藍衣少年還生活在西域。彼時,他從祖輩、父輩那裏聽到太多太多關於長安的故事。他們說,那裏詩禮昌盛、藝術璀璨,千門萬戶、四通八達,店肆林立、百業興旺,胡風盛行、百戲喧騰,俯拾即是機遇。於是,長安夢就此深深根植於少年的心底,懷抱熱望,他義無反顧地踏上了逐夢之旅。黃沙漫漫,駝鈴聲聲,長安,越來越近……
歷史最寶貴的品格就在於真實,在盛世繁華的大唐長安,藍衣少年疾馳而至的瞬間,被大唐工匠用絕美的唐三彩形式形象地記錄下來,並留存至今,於是便有了西安博物院的鎮館之寶——唐代三彩騰空馬。這件彩繪文物,釉色鮮美,形象生動、逼真。駿馬騰空飛奔,年輕的騎手雙手緊握韁繩,身體微傾坐於馬背上,真實再現了絲路之上「使者相望於道,商旅不絕於途」的生動畫面。特別是他臉上自信的笑容和眼裏透出的光芒,更有一種長安就在眼前的激動和迫切。
初入長安 藍衣少年受震撼
「明德門外,車馬熙攘,往來商旅和行人絡繹不絕。百千家似圍棋局,十二街如種菜畦,方方正正的長安城,一眼望不到盡頭。」暮春時節,藍衣少年抵達長安。那時的長安,是中國古代最大的都城,也是萬邦來朝的政治中心、眾商輻輳的經濟中心和文明交融碰撞的文化中心,人口近百萬,縱橫八十餘平方公里。剛剛踏入城門,藍衣少年被深深震撼,這裏的城、這裏的人、這裏的一切,對於他都是那麼的新鮮和富有吸引力。
雖然在歷史車輪的碾壓下,唐長安城早已蕩然無存,但1995年出土於西安的唐三彩院落建築模型,卻真實展現了昔日的長安城建築。從這組出土文物可以看到,唐人宅第大多規模宏大,營繕多採用中軸線和左右對稱的布局,或為四合院,或為前後二院,或為多重院落。除門、堂、廂、寢、廚等必要設施之外,有些貴族和名士規模較大的住宅還配有園林、亭池、馬球場等,成為主人日常遊憩娛樂、宴飲雅集、讀書靜修的場所。
情繫大唐 不辭長作長安人
長安的生活,除了大宅雅居帶來的安逸,日常生活的精緻,亦讓藍衣少年驚嘆不已。唐代國力強盛,都城長安的物質生活極為豐富,從觀賞用具、飲食用具、娛樂用具,到文房用具、生活用具,無不造型多樣、工藝精湛,集觀賞性、實用性、藝術性於一體,承載了唐人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器皿審美的追求。如今珍藏在西安博物院的金背瑞獸葡萄鏡、三彩狩獵奔鹿紋脈枕、花鳥蝶紋銀盆、鴛鴦鴻雁折枝紋銀碗、長頸銀瓶、五足銅盤,或許同類的器物當時就是少年的日常用具。
精美的器型、高雅的紋飾、高奢的材質,都讓藍衣少年對長安生活有了新的追求。「長安城就像一個巨大的磁石,吸引着無數像我一樣的人爭相進入這座最偉大的都城,甚至長居於此。」當一切從傳說變成現實,當自己真實地置身於長安城之中,藍衣少年彷彿進入了夢境。他告訴記者:我該留在這裏,我要留在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