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輻射污染 危害與防治

日本正為排放福島第一核電廠核廢水入大海作最後準備。與此同時,東京電力公司在福島核電廠附近捕捉的魚類,卻驗出放射性核素「銫」含量超標180倍的消息,令排放計劃更受關注。本報特此整理了核輻射如何擴散、食用了核輻射污染食物會有哪些問題等資訊,確保大家掌握核輻射污染安全知識。
日133萬噸核廢水排出太平洋
日本東京電力公司於本月5日起,開始把海水注入上月竣工的海底隧道內,準備稍後把經稀釋的核廢水經隧道分批排至離岸約一公里的太平洋,預期總共約133萬噸的核廢水排放會持續至少30年。
日五個縣食物禁進口本港
自2011年3月日本發生福島核電站事故後,本港食物安全中心限制千葉、群馬、茨城、栃木、福島五個縣的水果、蔬菜、奶、奶類飲品及奶粉進口本港。而冷凍或冷藏野味、肉類及家禽、禽蛋及活生、冷凍或冷藏水產品則在有日本當局出口商證明書和輻射證明書才有條件可進口。以上最新生效日期為2018年。
發生核事故時,放射性物質是如何擴散?
在核電站損壞事故中,包含核裂變產物的混合放射性物質會釋放到外部。放射性銫和碘是危害身體健康的主要放射性核素。若放射性裂變產物洩漏到空氣中,一些氣態及揮發性的輻射同位素可能會隨風散發到其他地區。這些看不見的放射性物質會像煙羽或煙霧般擴散到空氣中,部分則會沉積在地上。
食用受輻射影響的食物,有機會出現什麼問題?
一般而言,核事故發生後在市場上出售的食物不會受高劑量輻射污染。市民不會因進食這些食品而對健康造成急性影響。若果暴露於大劑量輻射的情況下,受輻照的人會患上急性輻射病,出現噁心、嘔吐、異常疲倦、脫髮、皮膚灼傷及器官功能受損等急性症狀,需立即接受治療。而且,長期食用受輻射污染的食物有機會令人患癌風險增加。
如何減少食物中的放射性核素含量?
適當的食物配製程序,例如清洗、擦抹、大力拭擦或去皮/摘去外葉,可減少食物表面上可能殘留的放射性污染。但煮食一般不能減低食物中的輻射污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