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6再派消費券 昨滿18歲可補領


下月可辦轉會換支付工具 料帶動130億消費力
第二期消費券最快於7月16日發放,合資格市民可領取餘下2,000元,並可於下月5日至27日申請「轉會」,轉用其他支付工具收取金額。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昨預料,第二期消費券將為市場帶來130億元消費力,冀可進一步鞏固復甦動力。被問到是否最後一次派消費券,他指以往會否派發視乎當時社會民生經濟情況,但重申有關計劃難以恒常推出。另於首期計劃未滿18歲、未合資格領取消費券的市民,只要在昨日(5月29日)或之前年滿18歲並符合其他資格,即可補領。
特區政府於4月16日向約640萬名現有登記人發放第一期消費券,並預計第二期有650萬名合資格的香港永久居民及新來港人士,最快7月16日獲發放餘下2,000元消費券;而透過不同入境計劃的合資格來港居住及升學人士,則獲發1,000元消費券。昨日或之前年滿18歲的合資格市民,將分別於7月16日及10月16日分兩期獲發共5,000元(香港永久居民或新來港人士),或2,500元(不同入境計劃的合資格來港居住及升學人士)消費券。
陳茂波表示,今年兩期消費券涉及金額共300多億元,經濟師估計大概有0.6%左右的經濟提振作用。至於金管局公布的「數碼港元」計劃,他承認這次利用「數碼港元」發放消費券已趕不及,但指往後政府的一些計劃,在可能範圍內會考慮使用電子貨幣,以推動相關發展。
約10萬人合資格領半額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首席助理秘書長(庫務)莊國民昨稱,估算今次透過不同計劃來港、領取半額的合資格人士,與第一期一樣,為數約10萬人。他提到,領取消費券其中一項條件是「沒有永久離開或意圖永久離開」,他解釋涉及多項考慮因素,包括「是否在沒有特定原因下在過去36個月一直不在香港」、「以永久離港的原因,提交有效申請,以在65歲前提早提取強積金或職業退休計劃」、「在海外簽發的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證」及「並無意圖在可見未來返回香港」,但他亦表示,會整體考量,在綜合考慮完後,再判斷該名人士是否符合資格。
莊續稱,去年有24萬名登記人因提早取走強積金,獲發短訊通知不符獲派消費券資格,當中17萬人最後成功覆檢,重獲領取消費券資格,他相信今年這類人士比去年大幅減少,「今年主要看去年6月到現時領取強積金的2萬人(是否需要取消資格),返咗嚟香港工作同生活,見到證據會發番消費券畀佢哋。」
此外,新登記人士或需要轉換領取消費券儲值支付平台,市民需於網上或者親臨全港9間臨時服務中心,在下月5日至27日期間完成登記,若市民決定不「轉會」,則繼續沿用上次發放消費券的工具。莊國民表示,臨時服務中心分布新界東、新界西、九龍和香港,共有170個櫃位服務市民。對於過去一年不少市民領取樂悠咭,市民關注應該用哪一張八達通卡,莊稱4月發放的消費券所用的八達通卡仍有效,可繼續使用該卡收取第二期消費券,無須辦理任何手續。
渠道一:電子登記平台
渠道二:到臨時服務中心辦理
詳情可瀏覽 https://www.consumptionvoucher.gov.hk/tc/
或掃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