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局研收緊綠表購居屋安排

蔡天鳳案揭無資產限制漏洞 檢討冀下次推售前完成
轟動全城的名媛蔡天鳳碎屍案中,死者前家翁鄺球被踢爆名下擁有價值數千萬元豪宅,卻以「綠表」(公屋居民專屬申請表)購買一間居屋單位,有濫用公屋資源及享雙重房屋福利之嫌。昨日立法會會議上,不少議員批評目前公屋富戶政策未能有效揪出濫用個案,過去四年約2,800名公屋住戶瞞報資產,僅10宗被判監,阻嚇力不足。房屋局局長何永賢表示,公屋住戶購居屋並無入息及資產限制,政策原意是讓公屋流轉,理解政策需收緊,期望下次推出居屋前完成檢討,亦會研究增加濫用公屋罰則。
蔡天鳳的前家翁鄺球被揭發早年申請一個公屋單位,其後成為何文田加多利山一個市值7,000多萬元豪宅的業主,之後他以綠表再購買一個居屋單位,及交出公屋單位。個案暴露香港公屋富戶政策存在漏洞,才使鄺球這類公屋富戶未被發現擁有豪宅物業。另外,他還利用綠表申請者買居屋無須入息及資產限制的漏洞,成功買到居屋單位。
2800宗瞞報資產 僅10宗判監
昨日立法會會議上,多名議員關注公屋富戶虛報或拒絕申報資產的罰則,要求政府研究更改房屋條例。議員謝偉俊批評政府過去4年合計發現約2,800宗公屋住戶瞞報資產,當中僅10宗個案判監,質疑房屋署資產審查制度存在漏洞:「(鄺球)有億半身家的人,竟然可以霸公屋之外,再送居屋給他們,市民是很憤怒。政策原來有這麼大漏洞,一個大筲箕又如何存水?局長,有沒有聽過『天眼查』(內地商業登記查冊網站)?為什麼不可以做這件事?是否香港這片天是『天無眼』?」
謝偉俊還認為目前公屋住戶的資產申報制度無須申報境外資產,是另一敗筆:「有多少公屋戶在內地有小別墅?在香港霸公屋、居屋、擁有內地公司。」
另一議員田北辰亦建議房屋署將內部審查機制與土地註冊處的登記機制合併,即可每天檢視是否有公屋戶進行房屋買賣交易。
何永賢回應時指,過去4年(2018/19至2021/22年度),房屋署平均每年審查約23.8萬份公屋租戶的入息及資產申報表,而房屋署的中央專責小組每年就不少於6,000宗個案作深入調查,包括向土地註冊處查詢有關公屋戶在港是否有住宅。過去4年間,每年平均揭發690宗隱瞞擁有物業或家庭總資產超過限額個案,佔整體申報表0.3%。近5年,平均每年因住戶購買居屋而回收的公屋單位約有3,600個。
何永賢表示,政府考慮利用新科技例如大數據等協助調查,包括主動向土地註冊處取資料,以及檢討罰則,確保公屋資源妥善合理運用。她說理解到政策需要檢討,局方會從收緊的方向檢討。「至於時間表,因與持綠表去買居屋的政策有關,我們期望在下次推出居屋前完成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