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病復康課 每5人僅1參與
團體推破格學堂 冀吸上班族控「三高」
本港於2021年有1,417人死於急性心肌梗塞,情況令人關注。心肌梗塞可引致急性冠狀動脈綜合症(ACS),患者可於短時間內喪命。有心臟科醫生指,新冠疫情下ACS發病率升至疫情前三倍,相信與患者活動量減少、沒有控制飲食有關,而心臟復康計劃可減低患者復發風險、減低死亡率約20%至30%,惟本港平均僅約20%患者參與,主因是上班族難安排時間。有團體聯手推出「破格」心臟復康學堂吸引上班族參與,了解心臟復康重要性。
心臟科專科醫生李耿淵表示,ACS的成因是患者的冠狀動脈突然栓塞,引致心肌供血及供氧量不足,可於短時間內危及生命,「心血管疾病死亡數字中,ACS佔了當中一半,全球每年約有180萬人死於ACS。」他指新冠疫情間ACS的發病率是疫情前的三倍,具體原因正在研究,但有專家猜測或與市民活動量減少、沒有控制飲食及吸煙增加有關。
疫下逾75%課程腰斬
心臟科專科醫生黃志遠表示,數據顯示心臟復康計劃有助降低再次出現心肌梗塞的機會約37%,亦可降低死亡率約20%至30%。然而,本港心臟復康計劃參與率偏低,醫管局數字顯示,第二期心臟復康課程參與率約為10%至20%,即平均每5名患者只有1人參與,主要原因包括上班族難安排時間、以為完成治療便等於康復、以及不明白復康的重要性等。
黃續指,過去3年新冠疫情令心臟復康課程大受影響,逾75%實體課程需暫停或腰斬,另逾60%遙距課程遇到障礙,包括患者不適應、網絡技術問題,以及醫護人手不足等。
康復者學習改善飲食
為推動本港ACS患者積極參與心臟復康,香港復康會社區復康網絡聯同心臟病友組織「關心您的心」,於今年至2025年舉辦「菲躍心臟復康學堂」,主要安排在平日晚上或周末舉行,冀以拉近醫患距離、寓學於樂、彈性時間等新方向,吸引上班族參與,推動康復者關注健康,例如要嚴控「三高」,並鼓勵日後積極參與恒常心臟復康課程,詳情稍後公布。
ACS患者孫先生表示,手術後積極參與心臟復康課程,從中學習到心臟健康知識及改善飲食的方法,例如不可進食哪些食物等,再配合適當運動,身體狀況得到改善。他鼓勵康復者積極參加復康活動,學習相關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