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通屋走 陷阱要留神
現時幼稚園及小學維持半日面授課,孩子仍然有不少時間留在家中,可別以為能夠減低在外感染病毒風險而掉以輕心,皆因被視為最安全的家中亦暗藏意外危機。根據資料顯示,0至5歲幼童發生受傷意外的地點,有近六成是在家中,包括以下常見的幼兒家居意外,只要做好防護及加強安全意識,絕對是可以避免。
1至3歲小孩最易跌倒
日前新加坡一名歲半男童在家中拿着膠水壺一邊喝水一邊走路,結果不慎跌倒,右眼及眉心更被水壺蓋插傷至血流披面,需縫16針恐有破相之虞。其父事後質疑水壺設計有問題才會令兒子被插傷,揚言考慮追討索償,但亦有網民認為負責看管幼兒的家傭也有責任。孩子在學習步行期間喜歡四處走動,但因動作協調未夠靈活,又不懂得判斷危險,容易跌倒受傷,當中1至3歲的幼兒最常因跌倒造成臉部撕裂受傷。因此除要在孩子學習走路期間,加以督導及照顧,不可在無人看管情況下把孩子或嬰兒放置於高處,同時亦要特別留意以下家居陷阱黑點:
露台、窗戶:孩子不懂得判斷高處墮下的嚴重後果,所以家長一定要安裝窗花及經常上鎖,而露台則要安裝鐵柵,以防孩子爬出窗戶或露台。
地板:太光滑的地板,孩子會容易滑倒。另外,不要擺放地氈或雜物如玩具等在地板上,以免絆倒。而倒翻在地上的水或油脂,亦需立即抹掉。
傢具:孩子最喜歡四處爬,所以傢具雜物不應一層一層地疊上,否則容易在雜物上跌下受傷。
床:孩子喜歡在上下格床上爬行跳動,要避免跌倒,最好不要使用上下格床,改用子母床會較為安全。若要用上下格床,就要有穩固的梯子,而床與牆身之間不要留有任何空隙,最好安排孩子睡在下層。若使用嬰兒床,應將護欄經常關上。
浴室:浴室是成人及孩子跌倒的高危地方,故在地面及浴室也應擺放防滑膠墊,保持浴室地面乾爽。
一旦家中小孩不慎跌倒,首先要保持鎮定,在電召救護車前按以下步驟急救:
1. 檢查小孩/嬰兒的清醒程度。
2. 檢查小孩/嬰兒氣道是否暢通(可否哭叫、說話),呼吸是否足夠及血液循環是否正常(觀察面色、呼吸深度、呼吸速率等)。
3. 如小孩呼吸及血液循環正常,檢查有否其他受傷。
4. 如有出血情況,檢查傷口有沒有異物。如無異物,可用一些清潔敷料覆蓋傷口,並用手在傷口上加壓止血,以及把傷肢提高,減少出血。
5. 如受傷部位出現任何變形或腫脹,切勿移動傷處,立即召喚救護車。
收起摺櫈免夾親
對於還未有效控制身體活動的幼兒,容易被家中電器或傢具撞傷甚至壓傷,例如攀爬電視機時跌倒;把玩高處物品以致物品掉落被砸傷;被摺櫈、抽屜或門夾傷等。
安全貼士:
1. 放置電視機的櫥櫃應是固定式、無法輕易移動,或可考慮將液晶電視熒幕安裝於牆上。
2. 家裏若有幼兒,建議不要使用摺櫈、摺枱,或收置於孩子碰不到的地方,以免攀爬時夾傷。
3. 容易撞傷的位置例如枱角、牆角、櫃子邊緣等,建議加裝軟墊覆蓋尖銳處。
4. 收好危險物品如剪刀、水果刀等,且放置的抽屜或櫃子建議加裝安全鎖扣,避免孩子取出把玩。
5. 電風扇加裝安全防護網,避免孩子伸手進去玩。
亂篤插座易燒傷
除了煮食、飲用及浴室的熱水容易造成幼兒的燒燙傷,不少孩子也會因好奇貪玩將手插入電插座引致燒傷,故家長必須小心家中任何會「發熱」的地方。
安全貼士:
1. 避免讓孩子單獨進出廚房,鍋子把柄要朝內放置,讓孩子無法用手扳倒。
2. 幫孩子洗澡時記得先放冷水、再放熱水,最好先讓孩子在浴室外頭等候,等水放好之後再進浴室,洗澡水溫度建議不超過42°C。
3. 孩子洗澡時,家長不要離開現場,以免孩子自行開關熱水。
4. 熱水瓶盡量放置於孩子觸摸不到的高處。
5. 插座孔洞以安全防護蓋蓋住,以免孩子用手指或拿尖銳物品去戳插座孔。
BB趴睡恐窒息
窒息亦是幼童常見的家居意外,除了因誤吞異物或進食丸類、果凍、花生醬等高危鯁喉食物,亦有機會因頸部被繩索緊繫引致窒息。幼兒容易在趴睡時被枕頭影響呼吸,有統計顯示嬰兒趴睡的猝死風險是仰睡的3倍,側睡則為2倍,所以也不建議讓BB趴睡及「打側瞓」。
安全貼士:
1. 收起錢幣及鈕釦等細小物件。
2. 避免讓幼兒進食丸類、蒟蒻、果凍、年糕等容易造成梗塞窒息的食物,或切碎才給孩子吃,以免噎到。
3. 窗簾繩應收納至高處,所有電線最好沿牆壁打釘固定,避免孩子去拉動。
4. 別讓孩子睡太軟的枕頭,3個月大之後孩子會自己翻身,一旦成了趴睡的姿勢,枕頭又太軟,孩子的臉就會整個陷入枕頭,容易導致窒息。
5. 避免讓孩子戴頸鍊或平安符,否則在床上翻滾時容易勒住脖子,引發窒息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