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風開工搵命博 缺勤無薪扣獎金
政府外判文職未享倍半日薪 議員指工作守則欠約束力
「馬鞍」襲港8號風球維持近14小時後,於昨晨9時20分改發3號強風信號,不少打工仔需在「落波」後兩小時內趕返工,車站處處人龍。記者追訪飲食、院舍及物管等員工,直擊他們奔波趕路上班,更有人天未光返到公司等開工,以避開昨晨人潮,期間無「補水」也沒交通津貼。目前政府外判前線工人在颱風下工作獲1.5倍日薪,但文職人員颱風下工作既無額外津貼,有人更因住所太偏遠無法上班而被剋扣勤工獎。
專題組
「一年365日,8號(風球)又好,10號又好,我哋做物管的24小時都要有人堅守崗位,先可以保障業主、住戶安全。」何志明是政府外判物業管理項目的主任,不論天文台懸掛幾多號風球也與他無關。惟每次打風,家住油塘半山一個屋苑的他,最苦惱是如何在橫風橫雨下,徒步走過約20分鐘路程到港鐵站搭車往工作地點。
前晚颱風「馬鞍」襲港、天文台懸掛8號風球期間,需返通宵更的何志明「全副武裝」,穿上電單車專用風褸,風褸帽也包實整個頭部,再扣上所有鈕,踏上返工路。記者跟在他身後,經過長長斜坡,狂風突起,吹落的樹葉擊中記者眼部,馬路對面大片地盤,大風時塵土飛揚、殘枝碎葉撲面,他卻習以為常。作為物業管理的主管,何志明打風落雨照常要返工,為保障各前線工作做到位,細節沒遺漏,他自發參與戶外巡視,與戶外前線人員工作無異,福利卻截然不同。
2019年政府外判工薪酬制度更新後,前線員工如保安、清潔等在8號風球下有1.5倍日薪,但如同何志明這樣的管理崗位,工作性質不屬戶外前線工種,即使同樣要在前線冒着安全風險協調各項工作,仍與補貼無緣。此外,非政府外判合約的物管前線員工,絕大多數都無颱風下的人工補貼。
免「落波」遲到 院舍留宿一晚
此外,更有前線保安員因8號風球下交通不便遲到而被扣勤工獎。家住秀茂坪的物管保安羅先生平時每日要乘搭小巴前往觀塘港鐵站轉乘列車上班,而在早年颱風「山竹」來襲時,路面交通早已停止,「山竹」離去第二日仍有不少地區交通癱瘓及道路堵塞,無法返工唯有向老闆請假。然而他只獲批無薪假,換言之當日被扣薪,千元勤工獎同被剋扣。
另外,在安老院工作近10年的護工張小姐風雨不改如常上班及下班,因工作性質她並無怨言,但在交通補貼上,卻認為僱主做法欠妥。她昨日原本返早更,但僱主在前晚8號風球生效期間突然致電「建議」所有早更員工提早返院舍,為免「落波」返工人潮太多會遲到,她唯有應公司「建議」提早一晚、即前晚8號風球生效期間回院舍留宿。其僱傭合約雖列明颱風下返工有交通補貼,但前晚的交通費卻無補助,「院舍認為員工早一晚到達純屬『自願』,因此不能提供交通補貼,好唔合理。」
立法會議員林振昇指出,現行《颱風及暴雨警告下工作守則》雖然規定僱主不應因為僱員在颱風下未能上班而扣減其工資、勤工獎或津貼,但守則未具法律約束力,有僱主無視守則也「無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