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心」加紅黃碼 禁入表列處所

特首強調放寬入境檢疫非「躺平」 科學精準平衡風險與經濟
特區政府宣布本周五(12日)將實施「3+4」入境檢疫政策,今日並會在「安心出行」實施「紅、黃、藍」碼,入境者在抵港後獲發「黃碼」,醫學監察期間能返工返學,但限制進入食肆、酒吧等高風險表列處所。期間若檢測陽性,「黃碼」自動變「紅碼」;當完成7天監察,倘一直檢測陰性則「黃碼」會轉「藍碼」,所有表列處所通行無阻。行政長官李家超強調,放寬入境檢疫措施並非「躺平」,而是以科學精準方法抗疫,平衡風險與經濟動力。
李家超昨主持「應對疫情指導及協調組」記者會公布最新入境檢疫政策。新政策下,抵港者首3天在指定檢疫酒店隔離,若通過每日快速抗原檢測及定期核酸檢測,第4天便能進入社區接受醫學監察,若一直呈陰性者可乘交通工具外出,如常出入百貨公司、超市等地方,亦可上班上學,但「安心出行」應用程式會賦「黃碼」,限制不得進入食肆、酒吧、美容院等表列處所,若「黃碼」持有人剛好在食肆等表列處所工作則獲豁免,但工作期間須戴口罩,僱主或負責人亦可就個別處所按自身需要訂立額外防疫要求;監察期間一旦檢測陽性會變為「紅碼」,不得離開檢疫地點。
至於本地居民,只要更新「安心出行」至最新版本,系統會自動比對資料庫的檢疫及醫學監察名單,「疫苗通行證」會自動轉變顏色,他們一旦確診也會獲發「紅碼」。李家超表示,現階段無計劃將「黃碼」擴展至涵蓋本地密切接觸者。
對於今次大幅縮短入境的酒店檢疫日數,李家超強調,特區政府仍堅持在防疫政策上「不躺平」,但會以科學精準的方法管控風險,風險可控下,會盡量維護民生活動及保持香港經濟競爭力。此外,特區政府會繼續加強長者和幼兒群體的疫苗接種,保護「一老一幼」。
抵港隔離第二日 可發現八成個案
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昨亦在記者會表示,放寬措施是以數據為依據,特區政府透過分析輸入個案確診時間點,制定這精準入境檢疫方案,該局收集過去一個月數據分析,「我們看到整體抵港人士大約有4%人,在入境後確診帶有病毒,當中約一半個案在到達香港時於機場核酸檢測『檢測待行』時已經可以發現到,而在指定檢疫酒店期間,第2日的核酸檢測,已經可以累計發現約80%個案。」只有少於1%的抵港者在檢疫第3天後才被發現確診。
盧寵茂解釋,每1,000個從海外及中國台灣的抵港人士中,會有約40宗輸入個案,在機場已能夠及時發現20宗,另有約20個患者入住檢疫酒店,而透過第2天的核酸檢測,會發現多12宗確診,即表示截至酒店檢疫第3天,1,000名旅客中只剩8個人有機會日後檢測陽性,機率低於1%,風險水平與本地社區相若。
對於外界關心香港逐步放寬入境檢疫措施,會否令與內地正常通關的希望渺茫?李家超表示,與內地抑或世界接軌,兩者並無矛盾,特區政府一直與內地方面就正常通關保持緊密溝通,亦會尊重內地的防疫政策,期望在不加大內地防疫風險下,減少通關不便,但未有方案前不會透露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