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口罩運動 要量力而為

■專家提醒佩戴口罩運動要量力而為。
■專家提醒佩戴口罩運動要量力而為。

■港超球隊標準流浪日前復操,亦須嚴守口罩令訓練。
■港超球隊標準流浪日前復操,亦須嚴守口罩令訓練。

  關閉多時的體育場地終在上星期重開,不少運動愛好者猶如猛虎出柙,急不及待揮發汗水。不過,市民除要遵從「疫苗通行證」進出體育處所及康文署場地,亦要繼續戴上口罩做運動,在近日氣溫高達30度之下,即使是職業足球員亦坦言「難以唞氣」。在政府放寬第二階段社交距離之前,專家提醒在佩戴口罩運動時必須量力而為,留意身體狀況變化及勤換口罩,以免超出負荷「搞出人命」。

  目前除中國香港代表隊運動員及出戰亞洲足協賽事的球隊可獲轄免外,其餘人士在戶外地方、健身室、體育處所及康文署康體場地做運動時,仍須戴上口罩,就連日前復操的港超足球隊也不例外。政府日前透露考慮在下一階段解除戶外運動、郊野公園「口罩令」,但暫時未有時間表,意味普羅市民短期內仍須與罩相隨。

  減低強度免超負荷

  香港教育大學健康與體育學系高級講師雷雄德博士表示,過去有文獻指出佩戴口罩對於如緩步跑等中低強度運動,不會有太大影響,但如進行高強度運動時,吸呼氣比起平時高出10倍或以上,若戴上口罩將增加呼吸阻力,容易耗損體力;加上戴口罩阻礙口鼻呼氣散熱,在高溫下戶外運動,恐會增加中暑或熱衰竭風險。他提醒市民必須量力而為:「市民久未運動,一下子可能會太過興奮,超出身體負荷而不自覺。在戴上口罩重新運動初期,應以比平常更低的強度開始運動,再視乎個人體能狀況逐漸提升。最重要是『listen to your body』,時刻留意身體變化,一旦感到暈眩、流汗異常和呼吸急促等症狀,便要立即停止運動休息。」他續指,由於戴口罩遮蓋面容,不易察覺面色變化,故與同伴一起運動時,建議要多加注意身邊人有否異樣,互相觀察提點。

  康復者宜小休4周

  除了呼吸不順,流汗及水氣亦會使口罩變濕,失去防護效果,部分人或會因口罩變濕而不適「捽眼」摸面,增加細菌感染機會。市面上雖有不少運動口罩出售,但大多沒有防疫效果,雷鴻德認為市民應自我衡量,建議帶備多個口罩,在出汗變濕時更換,保持口罩乾爽。他特別提醒新冠康復者不應急於「復出」:「雖然未必所有新冠康復者也會出現身體虛弱、疲勞等長新冠後遺症,但為安全起見,不建議在康復後便立即重投運動。康復者可在首兩個星期先進行伸展、呼吸訓練等,在第四個星期以後,才開始逐步恢復緩步跑等帶氧運動,讓身體循序漸進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