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漸進式按揭」助港人較易置業

  劉韋瑋 資深傳媒人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近日透露,當局正參考「新世界建好生活」的建議,為資助房屋引入「漸進式按揭」。市民承造資助房屋的按揭時可分兩階段,首十年以一半樓價來計算所需支付的首期及按揭供款;第二階段則計算首階段按揭貸款的餘額及另半樓價的按揭貸款。這種彈性方式令到有心置業的年輕人或基層市民初期供樓負擔較輕,在本港現時經濟情況下很值得嘗試推行。

  舉個例,譬如現時居屋白表買家的首期為樓價的10%、綠表買家的首期為5%。由於首期金額及首十年按揭供款減半,首期所需的價錢亦預計會減少,白表由10%降至5%、綠表則由5%降至2.5%。以去年居屋「樓王」啟鑽苑400呎單位樓價約400萬為例,綠表買家首期僅需支付10萬元便可成為業主;而首十年的供款額亦會有所減少。

  「漸進式按揭」可令首期金額及首十年按揭供款減半,大大減輕買家在置業初期的財政負擔;讓一眾渴望「上車」的市民,甚至是收入不多的基層市民和青年都能輕鬆置業,同時亦間接加快公營房屋的流轉速度。不過,由於「漸進式按揭」第二階段的供款額比起第一階段高出不少,十分考驗買家後半段的財政能力。故此,社會上也有批評,指相關措施是「先甜後苦」的財技,是誘導市民「上車」的甜蜜陷阱。

  針無兩頭利,「漸進式按揭」令市民「買得起、供得起」,也製造誘因讓市民「先安居,後奮鬥」。買家將有充足時間積累儲蓄,解決港人普遍遇上缺乏大額首期及早段供款困難的問題。根據政府目前「放風」,新措施雖暫只適用於諸如居屋和綠置居等資助房屋,要買到首先都要抽得到,但亦算是能協助市民置業的德政。期望當局盡快完成研究,以期早日推出清晰指引和藍圖,減輕市民的財政負擔和顧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