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遊戲企布局「元宇宙」
用戶破6億紅利趨飽和 開發產業新品成大勢
對於中國遊戲廠商而言,「元宇宙」不是未來的構想,而是當下全力攻克的數碼技術潮流。16日,2021年度中國遊戲產業年會在廣州舉行,並發布《2021年中國遊戲產業報告》。報告顯示,今年中國遊戲用戶規模保持穩定增長,達到了 6.66 億人,不過較去年增長只有 0.22%,提示遊戲人口的紅利趨向於飽和。而中國遊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依然保持增長態勢,達到2,965.13 億元(人民幣,下同)。隨着遊戲用戶規模飽和,「元宇宙」「虛擬人」等技術成為內地遊戲廠商技術開發趨勢。業內提出,遊戲提供的「超級數字場景」,能夠在AI等新興技術提供釋放潛力的土壤。
「當下,遊戲正在成為一個擁有更多可能性的『超級數字場景』。」騰訊互動娛樂副總裁張巍在「2021中國遊戲產業年會科技共生論壇」中表示。「超級數字場景」,是騰訊此前對元宇宙的整體布局解釋。張巍透露,騰訊遊戲已在虛擬人、數字文保、數字孿生、智能製造等領域展開了探索,但對於遊戲技術的思考和應用才剛剛開始。「在數實融合大趨勢下,全行業需要共同發力,讓遊戲逐漸突破傳統的娛樂、文化功能,在科技發展、文化傳承、助力實體經濟、社會公益等維度不斷創造出更多價值與新可能。」
遊戲為新興科技提供土壤
元宇宙(Metaverse)是整合了多種新技術而產生的新型虛實相融的互聯網應用和社會形態,通過利用科技手段進行鏈接與創造的,與現實世界映射與交互的虛擬世界,具備新型社會體系的數字生活空間。遊戲被普遍認為是元宇宙的最初入口。騰訊互娛研發效能部副總經理鄧大付認為,遊戲之所以能發展成為「超級數字場景」,離不開基礎算力、人工智能、圖形學等技術高速發展帶來的技術支撐。「遊戲環境為新興科技的孵化與發展提供了最佳的土壤。隨着遊戲對算力需求的不斷提升,遊戲已經成為深度強化學習等前沿領域最好的試驗田和助推器。」現在,遊戲中積累的AI能力或將釋放更大潛力,可以廣泛用於處理人造衛星協同控制、工業製造業降本提效等複雜任務。
隨着技術發展,未來電子遊戲世界裏的NPC(非玩家角色,編者註)也可以是能自我學習並讓玩家培養起來的「AI」。中山大學智能工程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梁小丹透露其近期參與的一個擬人化智能體NPC項目。她指出,過程中需要通過遊戲技術構建一個虛擬的數字生活環境,以模擬現實中的成長與生活,培養其智力、行為模式等。電子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副教授謝寧表示:「遊戲是一個閉環的,具有反饋式互動性的實時環境。這種特性,恰恰為我們當今很多人機協同智能、大規模多智能體等問題提供了非常有效的驗證場景。」
在本屆年會中發布的《元宇宙全球發展報告》指出,近4成中國上市遊戲企業布局元宇宙。現有布局主要分為4個板塊:底層架構(如區塊鏈、NFT)、後端基建(如5G、雲化)、前端設備(如AR/VR、可穿戴設備)、場景內容(如遊戲內容)。中宣部出版局副局長楊芳在發言時表示,將及時跟進元宇宙等新業態產業的發展,努力推進創新產品,掌握關鍵技術,構築核心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