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評】黑醫歪風須嚴懲遏止


  香港人生活忙碌,工時長及缺乏運動,不少專家都建議市民要定期進行身體檢查。然而,有無良醫療中心利令智昏,以低價或免費健康檢查吸引市民光顧,再以高壓和疲勞式轟炸等硬銷手法,迫使顧客購買高價療程;也有奸商利用市民專業分辨能力不足,或者施加不當影響,或者巧言欺騙誘導,令不少人跌進消費陷阱,缺德至極。當局必須加強打擊,嚴懲以遏止歪風。

  消費者委員會昨日表示,今年頭11個月共收到71宗涉及身體檢查及醫療卡服務的投訴,不少是以集團式經營的醫療中心,從專科、中醫、牙科到接種疫苗都有涉及。曾有患腦退化的長者被98元檢查脊骨的推銷吸引,簡單檢查後,中心卻涉嫌誇大長者脊骨問題,帶她看中醫把脈、問診及右膝針灸,其後需收費2,400元,然後游說她購買88,000元療程,才肯豁免是次費用。另有一名年輕人在一間醫療集團做物理治療後,被推銷免費牙齒檢查,之後牙醫聲稱需要手術拔除4隻智慧齒。但投訴人事後諮詢多位牙醫,均認為毋須接受手術。

  另一常見不良推銷手法是長時間「疲勞轟炸」式推銷。消委會稱,曾有投訴人被低價吸引前往了解身體檢查詳情,卻被職員不停游說「洗腦」購買服務,期間更施加壓力令他交出提款卡並強行沒收,投訴人不堪接近2小時「疲勞轟炸」,無奈答允購買脫牙和脊醫療程,回家後仍不斷被各種硬銷,包括照腸、購買保健產品及重複購買脊醫療程等,最終共消費逾15萬元,令投訴人精神飽受困擾而需定期向社工求助。

  事實上,這些不良營銷手法過往頗常見於美容院和健身中心。昨日消委會呼籲消費者不要衝動消費,應按自身實際需要決定是否選用服務。但從過往美容院和健身中心的經驗和案例可見,光提醒消費者是無濟於事,最終要靠修訂《商品說明條例》加強規管,並引入消費冷靜期,才能起到一定作用。

  本應治病救人、懸壺濟世的醫療中心如今也做起不良營銷手法;不少個案中更可見有本應是白衣天使的醫護,卻與那些無良奸商狼狽為奸做起坑錢的黑心勾當,情況尤為惡劣。須知誇大病情,隨時有可能成為別人的催命符!業界和當局必須高度警惕,及時規管,甚至列為刑事加強打擊,遏止歪風,以免本港多年來在國際醫學界享負的盛名,被「一粒老鼠屎,壞了一鍋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