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際AI賽車 選手最細11歲

  自製無人駕駛汽車 拍照數百張教行直線

  近年人工智能(AI)普及,不少學校在STEM教育引入AI學習,有機構在今年12月舉辦亞洲區首屆「校際人工智能Edge-級方程式賽車比賽」,參賽學生須自行製造自動駕駛汽車,輸入資料,讓無人駕駛汽車具備與人類一樣的思考邏輯,在賽道上自行駕駛抵達目的地。全港有21間學校共有70隊參加,其中年紀最細的參賽者只有11歲,另外更有全女班隊伍參加比賽。活動主辦方期望透過比賽為學生的AI學習增添趣味、主動性和競爭性,培養學生在編碼、機械人和人工智能模型構建方面的技能。

  保良局蔡繼有學校本次有三隊學生報名參加初級組的Jetbot及高級組的JetRacer比賽,當中包括一隊年紀最細的11歲六年級生。翁泓曦、林兆璋、王培彥及羅栢毅,四人是同班同學,亦是首次接觸AI人工智能,他們表示雖然很早已有學寫編碼(coding),但透過今次比賽,可以將以往所學融會貫通,尤其需要自己製造自動駕駛汽車,拍照輸入電腦,「教」無人駕駛汽車移動。

  四人均表示,參加比賽至今最深刻是如何令Jetbot以一條直線行駛,因為比賽當中涉及拍攝道路周圍環境,然後將照片輸入,讓Jetbot自行分析和學習。王培彥稱,「曾經試過拍攝及輸入數百張環境照片,但未能令Jetbot行直線,最終明白影相不需要太多,但必須精緻,令電腦容易辨識環境,躲開障礙物。」

  蔡繼有學校的八年級生劉心嵐、陳貝梨及湯鎧霖組成全女班參賽,劉心嵐表示,主辦機構為參賽學生提供工作坊,了解無人駕駛車的基本原理,明白什麼是真正的AI,「在工作坊即時拍照,輸入Jetbot,經過程序運算和學習,控制汽車行走,這是以往從未接觸過的。」由於須自行砌Jetbot,三人都是首次用焊接工具,感到很有挑戰性。

  保良局蔡繼有學校創校校長及學校顧問劉筱玲稱,學校在小學已在課程引入STEM教育元素,若學生有興趣深入了解,可加入學校STEM小組,集合有共同興趣的學生,培養學生溝通和協作能力。

  考驗臨場表現 提升人際相處

  活動主辦方智慧城巿聯盟和STEM Plus希望透過比賽,為學生的AI學習增添趣味、主動性和競爭性,同時藉着比賽培養學生在編碼、機械人和人工智能模型構建方面的技能。STEM Plus行政總裁劉靖瑋表示,比賽亦會考驗學生臨場表現,參賽學生抵比賽場地才會獲知賽道詳情,學生須在指定時間調整自動駕駛汽車,然後讓汽車學習以完成賽事,總決賽時初級組的Jetbot將設障礙賽,提高難度。比賽以團隊形式進行,參賽學生在過程中更可學習團隊合作,提升人際相處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