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署防蟲鼠 4個月無巡查


  蚊患指數籠統易混淆 申訴署提8建議

  踏入夏季,蚊患不但滋擾市民日常生活,更可能傳播登革熱等致命疾病。申訴專員公署針對食環署防蚊和滅蚊成效作主動調查,發現食環署多方面工作不足,包括發布的數據過於籠統,未能精準反映本港蚊患實況。該署巡查揭發承辦商工作馬虎,有區域連續4個月沒巡查記錄等,公署提出8大建議要求改善(見表)。食環署表示,已落實公署大部分建議,會就餘下建議繼續跟進。

  食環署在全港64個地區放置逾3,400個誘蚊器,監察傳播登革熱風險較高的白紋伊蚊,並每月發布各區可分別反映白紋伊蚊分布及平均數量的「誘蚊器指數」及「密度指數」。申訴專員趙慧賢昨指,雖「誘蚊器指數」訂立不同級別,到達警戒級別更需發出警示,惟食環署每月僅公布指數,未解釋指數所屬級別的含意,令市民無法了解蚊患嚴重程度或低估蚊患。且同一月份,不同地區指數或有很大差異,易出現蚊患嚴重地區被相對較輕微地區拉低。至於「密度指數」欠缺配套方便市民理解其計算目的,市民容易與「誘蚊器指數」混淆。

  調查又揭示食環署監管屬下防治蟲鼠隊工作不足。趙慧賢指,防治蟲鼠隊包括該署及承辦商人員,該署有管工負責對承辦商作恒常及突擊巡查,承辦商則只負責防蚊及滅蚊工作。惟公署審視前年1月至4月其中3區記錄,發現衞生督察本需每兩個月突擊巡查一次承辦商工作,但當中馬鞍山區4個月的巡查次數均為零。巡察員則需每月一次突擊巡查,但當年2月屯門西區的巡查記錄是零。

  趙慧賢引述食環署解釋,事件源於部分巡查人員沒做足巡查,或未有在系統輸入完成巡查記錄,該署已訓示相關人員。但她認為,兩種情況均不能接受,且僅作抽查已發現問題,反映除工作不足,管理人員亦缺乏妥善監督,認為該署應設立機制定期審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