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買餸App 食安「無王管」


  走私菜肉農藥超標 直送抵港路邊暴曬吸塵

  網購買餸成為疫下新常態,記者近日調查發現,跨境買餸App大行其道,有企業將內地蔬菜生肉跨境直送抵港。記者早前透過一個跨境買餸App試買6件菜肉,貨到當日「取貨點」大排長龍。送貨員將貨品全部鋪在行人路上,卸貨後極速離開,留下待人認領的貨品在路邊暴曬「吸塵」逾一小時。記者追查發現,部分菜肉並非供港農場或菜場出品。本報委託認可化驗所檢測,部分菜蔬的禁用農藥超標逾百倍,跨境走私菜肉公然供港「無王管」,隨時引發食物安全危機。

  近月湧現多款跨境買餸App,平台上大部分菜肉在本港市場鮮有供應,吸引疫下無法北上食遍神州的港人光顧。記者瀏覽多個平台,發現除了菜、肉,還有酸奶、雪糕等需冷藏商品。記者在其中一個平台試買,客戶服務員解釋車隊每周來港送貨兩次,每區客戶須按時到指定取貨點提取貨品。就在記者訂購的菜肉送貨前一晚,客服在通訊群組通知具體送貨時間,群組顯示該次送貨的顧客遍布全港,單是新界及九龍已涉及逾200名客戶。

  翌日,記者準時到「取貨點」,發現所謂的「取貨點」就是路邊。一架沒有冷凍設備的貨車到埗後,司機馬上落貨並將貨品鋪在路邊等客人自行認領,當時現場已有數十名客人圍觀,卸掉貨物後司機飛快駕車前往下一個「取貨點」。菜肉由貨車從邊境運到香港,然後逐區配送,期間包裝袋內的乾冰恐已融化,如果貨主未按時到「取貨點」,這些生肉便被遺留在路邊暴曬逾一小時,增加細菌滋生風險。之後記者又在另一個跨境買餸App訂購6件菜肉,這家平台提供上門送貨,菜肉雖沒在烈日下暴曬,但肉類與數袋乾冰被放置在一個保溫袋中,到手時所有乾冰已融化,肉類包裝盒脹大、出現水珠。

  產品欠標籤 無供港資格

  經過仔細核對包裝,記者發現產品不少是沒有產品標籤、無法查核其生產地,即使有標籤,亦並非來自供港農場。其中一款冰鮮雞密封包裝在膠袋中,但除寫明品種名稱外,標籤並無其他資訊,令人質疑是否符合相關產品檢疫要求。另一款雞胸肉及豬肉雖然有標籤標示來自哪間農場,但沒供港資格。

  港漂陳小姐是跨境買餸平台的常客,她透露,不同平台的鮮貨品質存在差異,送貨時間不穩是所有平台常見問題,「具體送貨時間要前一晚才會通知。有一次司機提早出發,提早到達取貨點,當時好多貨主還未起床,也沒有留意群組消息,貨物就擺在路邊,我買了蔬菜、雪糕和熟食外賣,長時間在烈日下暴曬,很擔心變質。但平台很少直接打電話叫客人落去攞。」

  雖然存在食安隱患,但仍有不少顧客抱着僥倖心理繼續購買。來自湖北的劉小姐曾團購過螺絲椒、仔薑等食材,以滿足「思鄉」胃口,「現在未通關,不能去內地吃吃喝喝,就嘗試買些食材在家自己做,其實這些食材香港未必沒有,但不想麻煩去一間間街市尋找,有平台可以一次買齊方便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