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奧變噩夢 日相政途堪憂

  「復興」初心不再 主辦意義蕩然

  日本東京奧運周五便將正式揭幕,在新冠疫情來臨前,日本政府原本想把2020年東京奧運打造成「復興」象徵,向國際展示經歷「311」大地震後成功重建,擺脫過往數十年經濟發展停滯的困境。但疫情導致奧運延期一年,賽事沒有觀眾、東京沒有遊客、經濟沒有收益,一心想把奧運變成政績工程的首相菅義偉,如今亦因為圍繞奧運的決策連番失誤,政治生涯陷於生死存亡關頭。整場賽事對日本舉國而言,彷彿已失去意義。

  日本東京都政府是在2011年7月提出申辦奧運,但當時不被國內外看好,聲勢遠不及另外兩個大熱城市西班牙馬德里和土耳其伊斯坦布爾。不過2012年安倍晉三出任首相後,隨即大力支持申奧,並為此展開龐大外交攻勢,最終協助東京奪得主辦權。舉辦奧運自此成為安倍的施政核心,他將2020東京奧運視為1964東京奧運的翻版,認為一場成功的國際體育盛事,正好向全球展示日本「復興」。

  民間怨氣不斷升溫

  可是新冠疫情蔓延一年半仍遲遲未受控,今屆奧運似乎已經與原本的意義相去甚遠,逾半東京居民期望賽事取消或延期,甚至日皇德仁亦曾開腔表示憂慮,運動選手本身更身心俱疲。現任日本奧委會主席山下泰裕亦坦言,疫情前他認為賽事的最重要價值,是讓全世界民眾在日本聚首一堂,如今「許多事情都要忘掉」。

  安倍的「復興」夢,現在已經變成接任首相菅義偉的政治危機,雖然菅義偉一直堅稱,日本有責任繼續舉辦奧運,又形容疫下舉行賽事,正好象徵全球攜手克服疫情的困難,不過事實是日本疫情反而愈來愈嚴峻,民間對於奧運的怨氣亦不斷升溫。政治分析師本田雅俊指出,菅義偉作為安倍倉促下台後的繼任人,沒有明確政治理念,因此上任後只能以「成功舉辦奧運」作為唯一施政重心,結果反過來「自綁手腳」,令到舉辦奧運成為菅義偉能否連任的唯一標準,他也不得不堅持在疫情下強行舉辦奧運。

  縱使奧運最終得以舉行,但延期和縮減賽事規模,已對贊助商、日本政府、轉播電視台等不同持份者,帶來前所未見的經濟損失。以贊助商為例,最頂級贊助商原本簽約時已繳付1億美元(約7.8億港元)贊助費,賽事延期後卻被要求再繳付1,000萬美元(約7,767萬港元),其餘贊助商亦需額外再繳500萬美元(約3,884萬港元),如同無底深潭。

  對於菅義偉而言,未來幾個星期他只能盼望日本選手盡量在賽事中奪得更多獎牌,並祈禱在奧運會場內外不會出現大規模感染,否則他的政治生涯很大可能到此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