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工友體會多 為官必須接地氣

  黃國 工聯會理事長

  打工仔女日夜拚搏,一心想靠雙手努力過樂業安居生活,逆境中盼有人扶一把渡難關。工聯會關注失業嚴重及就業困難,為了解工友真正所想所需,一眾負責人及特設的救失業保就業專責小組連日到行業工會收集意見,並透過家訪向失業工友送上慰問,當聽到他們簡述生活苦況,感觸很大,更加深切體會到須即救失業外,解決住屋困境,扭轉社會不公,同樣刻不容緩。

  政府的失業及就業不足數據近月略改善,但訪問工友及慰問行動中,各行業工友均表示失業、無薪假及停薪留職現象依然無處不在。飲食業工作時有時無,部分機場工友收入七除八扣後低過最低工資。而自疫情爆發後,港澳船停駛,很多船長及船務員收入減兩至三成,更有大副為生計放棄理想,轉行當救生員。

  聽到這些工友狀況固然心酸,更感政府就業統計調查已難反映行業真實情況。明明很多人開工不足,最新就業不足率卻只得2.8%,且還未計一班一直被當局忽略而無工開的自由工作者。若官員只看這些冷冰冰數據,當然無法對症下藥。

  正是透過家訪,我們發現同處失業狀態,居於劏房與公屋差別已很大。好像一名因酒樓結業而失業數個月的女工,最近雖在工聯會幫助下找到一份清潔工作,但她和兒子租住的西灣河劏房一百呎地方月租就超過五千元,辛苦錢大部分用於捱貴租,即使有工作但生活質素何來改善?

  同時,經濟下行老闆都要睇餸食飯,導致原來 7個人的工作現只有 5個人分擔,工友工作強度不斷加大,技術要求又高。一位在商標公司任職剪商標工作的工友反映,公司因疫情裁了一半人手,壓力大增,但實質收入只得最低工資時薪,付出與回報完全不相稱。

  「強資本、弱勞工」造成富者越富、貧者越貧。普羅市民分享不到經濟成果,肯捱肯做也無法過小康生活。如斯荒謬與不公緣於社會分配不均,可是官員彷彿不知民間疾苦,接不上地氣,一味闊佬商界、孤寒打工仔。特區政府必須認真思考如何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多落區接觸基層,體察民情,以免善財難捨,冤枉甘心!